說到東方俾斯麥,大家都知道說的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也叫李合肥。后人對李合肥的評價褒貶不一,眾說紛紜。近日,讀了關于一段關于李鴻章的故事,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小編,也來談談對李大人的一點點感性的認識吧。
一、 淮軍的創始人,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
李合肥剛入官場的時候,他就跟隨了朝廷重臣曾國藩,在湘軍里面供職,行軍打仗時,憑借自己的軍事能力,戰功赫赫。
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威震四海的淮軍,在此期間,具有指揮才能的李合肥,親自帶領其一手建立的淮軍,勢如破竹的攻入華中軍事重鎮——蘇州、常州等城市,在全面剿滅清朝國內大患——太平天國戰爭中和湘軍打了很好的配合,接著李合肥又調兵遣將,出兵陜北,鎮壓了捻軍,也因此被清廷重用,成為清廷的肱股之臣。
然而取得這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的基礎之上,李鴻章手上沾滿了農民的鮮血,是其人生中抹不掉污點。
二、 洋務運動的重要領導了和參與者,推動了我國近代化的進程。
在清朝后期,李合肥是少有的具有國際眼光的較為開明的清朝官員,清朝當時著名的輪創招商局,就是在他的精心籌劃下建立起來的,采用了極具封建色彩的官督商辦的經營模式,雖然較之國際還是落后,但對于當時的清朝來說還是很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民族資本的發展。在當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振興理念潮流中,李合肥大人堅決支持海軍的建設,并一手創建北洋艦隊,使其成為清朝最大的海軍艦隊,這促進了清廷的國防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廷在國際上的地位。
但由于李鴻章以封建思想來經營北洋艦隊,導致北洋艦隊內部問題重重,再加上其把北洋艦隊看成自己的私人武裝,在甲午中日海戰堅持保留實力的錯誤戰略決策,使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從而也宣告了清廷的洋務運動以失敗而告終。
三、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重要簽訂人,屈辱與無奈并存。
不平的的條約總是要有人簽訂的,這個重任歷史性的偶然性的落在了李合肥的身上,李合肥面對談判的對手,在軍事上失敗的前提下,只能為了清廷的統治,作為一個代表,一個毫無話語權的代表,去簽訂屈辱條約。一紙簽字,讓他的名字永遠的留在的歷史的恥辱史中,這也包含多少無奈在其中,但這是他的使命,他沒有選擇,如果沒有他,也會有張鴻章、劉鴻章去簽署。況且李中堂還在弱國無外交的談判桌前為國家力爭利益,還在日本為國家挨了一槍,從而為國家減少一部分損失。簽署條約,這是李中堂的歷史角色,他無從選擇。
以上就是小編對榮辱集一身,歷史評價不一的東方俾斯麥李合肥的一點淺薄的看法,但愿能和各位讀者朋友產生一點心理共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