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呼和浩特:打好促就業“組合拳” 助推高質量充分就業
呼和浩特日報實習記者 于夢圓 趙宇昕/文 張伊燾/圖
2025年,為落實好自治區黨委關于開展“六個行動”的重要部署,呼和浩特市啟動實施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助企行動、就業促進行動、節水行動、區域合作深化行動、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在就業促進行動中,呼和浩特市以“產業拉動、政策扶持、創業帶動、培訓促進、服務助推”為抓手,持續擴大就業容量,不斷提升就業質量。
當前,呼和浩特市就業創業工作有序開展,技能培訓、商圈招聘、直播帶崗等一系列促就業“組合拳”實現了“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雙贏。
請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到就業創業服務一線看看吧……
穿針引線 織就“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新圖景
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中,企業紛紛大顯身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有就業創業需求的群體搭建技能培訓平臺,在為求職者增添一技之長的同時,充分促進全市就業創業工作高質量發展。
“抽紗刺繡工”職業技能培訓
來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六犋牛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余名婦女學員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一個個已經繡制完成的刺繡作品——鴻運醒獅擺放在她們面前,這些栩栩如生的精美掛件將被內蒙古贊藍職業培訓學?;厥眨箐N往全國各地。
據了解,內蒙古贊藍職業培訓學校是以蒙古族傳統服飾制作工藝為基礎、融合現代服飾元素的創新設計應用、以助推產業發展為核心價值的職業類技能培訓的專業教育機構,目前已形成以職業技術培訓為核心的“產學研銷”一體化、全方位發展新模式。近年來,學校按照“培訓+輸出+跟單+品牌”經營模式,先后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討號板村、美岱村和六犋牛村等多地開展農村“訂單式手工編織和非遺刺繡培訓”,與參訓學員形成長期合作模式。
“從2024年11月開始,我們與六犋牛村村委會合作,對村里有參訓意愿的村民開展手工刺繡訂單式培訓,主要教授刺繡針法。學員掌握傳統針法后,利用學校統一提供的材料包來制作手工藝品。學校會對成品進行回收,以‘線上非遺手工賬號+線下實體門店’的方式進行銷售。學員每繡制一件成品可以拿到10元的手工費?!眱让晒刨澦{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辛琳介紹說。
在辛琳的手機中,記者看到了一筆筆發送給參訓學員的轉賬記錄,他說:“舉辦‘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班,為參訓學員拓寬了靈活就業的路子,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一定的收入,有利于引領帶動更多群體就業創業、致富增收,推動城鄉經濟發展?!毙亮謱τ浾哒f。
參訓學員劉麗平高興地告訴記者:“我是去年底參加的培訓,老師們教得很好。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現在能獨立繡制作品并開始接單了,目前已經交了十幾個產品,掙了100多元。通過學習,自己也有了一技之長,很有成就感?!?/p>
此外,內蒙古贊藍職業培訓學校還積極吸引帶動全市社會零工就業,并推選學員亮相各類交流活動和職業技能競賽,使“服飾技藝”轉化為“服飾經濟”,著力打造“青城服飾匠人”勞務品牌,在提升技能水平、吸納一方勞動力的同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辛琳介紹:“未來,學校希望將完成培訓的學員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合作社,調動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實現產品的批量化生產。同時,利用合作社這一形式,能夠實現企業與合作社的直接對接,一改過去企業對接個人的松散模式,使用工更加規范,村民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就業創業服務驛站入駐商圈 搭建人才與機遇“鵲橋”
賽罕區就業創業服務驛站
在鵬欣金游城就業創業服務驛站站長助理王景波手中的臺賬上,條分縷析地記錄著成百上千位求職者的信息?!靶彰⒛挲g、意向工種……”厚厚的臺賬搭建起了求職者與用工者間的“鵲橋”,設置于商圈里的就業創業服務驛站也以嵌入式的服務模式,重構著就業服務供給新方式。
據了解,鵬欣金游城就業創業服務驛站是呼和浩特市首批就業服務站點。商圈就業服務站在具備社區就業服務的全部職能的基礎上,將就業服務前置到第一線,前置到就業前、創業前,充分運用政策,幫助企業和商戶降本增效,促進就業重點群體就業。
“今年2月,我們登記的求職者有121人,成功匹配60人,4月僅過去3天,在50余人的求職者中已經成功匹配22人。”王景波翻看著手中的臺賬告訴記者。談及主要就業崗位,王景波說:“我們以金游城為圓心,輻射周邊商戶,對接崗位類型主要是零工,像小區保安、肯德基、必勝客等餐飲崗位都是需求量較大的,不久前萬達一次性招收了20余位超市理貨員和分揀工。從2024年6月28日成立以來,零工就業群已經從4個擴展到10個,覆蓋4200余人?!?/p>
“我們的服務站首先起到一個橋梁紐帶的作用,負責信息采集,將企業的用工需求與求職者的工作需求進行精準對接。”賽罕區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崔健介紹。
“原來我們每天都是靠‘蹲馬路’‘站橋頭’等待接零活,現在通過服務驛站就可以達成合作意向,再也不用被風吹日曬了?!眲倢油瓿蟹謷さ膹埾壬牢康卣f。
就業創業服務驛站不僅實現“鵲橋”式對接,還為周邊商戶進行“定制化”技能培訓。據了解,呼和浩特市四眾學校邀請金游城商圈內20余家商戶開展公益課堂,在課堂上深入調研、了解商戶們的實際需求后,學校圍繞商戶需求,組織專業師資隊伍,制訂系統的培訓計劃,在賽罕區就業服務中心的指導下,開展了金游城商圈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幫助商戶打開互聯網銷售思維,使其具備互聯網銷售能力,實現降本增效,讓就業重點群體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就業。
在金游城商圈,常態化的線上線下招聘會也開啟了就業創業“直通車”。崔健介紹:“2024年6月28日下午,我們舉辦了招聘會進商圈活動。共61家企業參會,提供了2790多個崗位,涉及科技、教育、牧業、電子商務、新媒體等多個領域。賽罕區就業服務中心通過抖音、視頻號、快手等平臺同步推送線上直播帶崗,采用‘主播介紹、企業答疑、交流互動’形式,累計吸引約20850人觀看,236名求職者現場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就業意向。”
據悉,呼和浩特市現已在賽罕區金游城、回民區萬達廣場等人流密集區、商業集聚區建設5家“商圈就業服務站”,將商業繁華區變為求職集聚區。沉浸式、社交化的招聘體驗滿足了求職群體個性化、多元化的求職需求,讓求職市場更接地氣、更有生氣、更聚人氣,讓人氣“流量”轉化為就業“留量”。
“商圈的旺盛人氣與多元業態,為就業創業提供了天然土壤。就業創業服務驛站的建立將政府服務延伸至市場最前沿,實現資源精準對接。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服務進一步發揮好商圈在穩就業、保用工、優服務、促發展中的作用。”賽罕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高云峰說。
“云上”選崗 直播帶崗力促高質量就業
直播帶崗
41歲的胡先生在家門口500米的生活圈內實現就業,竟然是因為一場直播。
將時鐘撥回到今年2月7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春風行動”就業促進行動直播間,41歲的求職者胡先生在觀看直播后,通過直播間智能簡歷投遞通道提交了個人信息。后臺接收到該簡歷后第一時間由專人致電溝通。通過電話交流了解了胡先生的專業背景和個人能力,通過綜合研判其居住區域、商超從業經歷及通勤需求后,從在招崗位中精準篩選出超市理貨員崗位——該崗位不僅與求職者專業背景契合,而且實現了“家門口500米就業圈”的便利訴求。最終促成2月8日的試崗體驗,企業在試崗評估中充分肯定了胡先生的貨架整理標準化作業能力與客戶服務意識,雙方于2月11日正式簽訂勞動合同。
“以前只聽說過直播帶貨,沒想到現在還有直播帶崗,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簡直是太方便了。”胡先生一邊忙碌地理貨,一邊激動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胡先生口中的“直播帶崗”的“源頭”是位于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直播帶崗基地,于2023年8月建成,是全國領先、全區首家直播帶崗基地,該基地依據各大直播平臺的流量和算法優勢,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形式傳播招聘信息、就業政策、職場指南等信息,實現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精準匹配和智能推送,帶動人力資源行業降本增效、數字轉型。
“今年,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在招聘會現場增設了新業態技能展示區,聚焦新媒體主播和無人機培訓,探索科創加就業的新路徑,推動就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能創新型轉變。同時,‘青城職聘’視頻號從3月起開始常態化直播,每周更新100多家企業信息,提供2000多個崗位,求職者可以24小時查看。”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李芳介紹說。
“這個平臺太棒了。這么快就讓我找到了心儀的工作?!?7歲的劉志華不久前在手機上刷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直播帶崗基地正在進行的帶崗直播活動。在直播界面登記了個人信息和求職意向后,他很快便收到了工作人員發送的消息,從選崗到面試再到順利入職內蒙古錫霖牧業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營業員,只用了幾天時間?!肮べY符合預期,離家也近,我在這里干得還挺好。”劉志華開心地說。
李芳表示:“為解決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的問題,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建立了崗位歸集機制,通過線上線下歸集企業基本信息和崗位信息,推出崗位二維碼和馬上報名碼,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求職者通過視頻號直播和公眾號,可以實時獲取崗位信息和企業更新的信息?!?/p>
據了解,2025年以來,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直播帶崗基地已組織直播225場,覆蓋企業5616家次,崗位6.68萬個次,觀看量97萬人次。
從“人找崗”到“崗找人”,從單向宣講到雙向互動,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創新實踐揭示了就業服務數字化轉型的深層邏輯。當直播間成為人力資源配置的新場域,“雙向奔赴”的直播模式正在重構就業服務生態,也在不斷提升首府就業服務“智感度”。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