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陳經驗’的關鍵在于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使其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正是春日讀書天,在武義縣后陳研學中心,50多名來自婺城和武義的中青班學員認真聽課,埋頭做著筆記
“雖然早就知道‘后陳經驗’,但這樣系統性地學習還是第一次,收獲很大!”婺城區羅店鎮組織員曹佳慧說,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她深感基層治理的不易,“后陳經驗”的理念給了她很多啟示。
這是2025年婺武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的授課現場。4月以來,兩地中青班學員相聚在武義,以“黨校授課+實踐鍛煉”的形式,接受為期一個多月的實踐解讀、黨性教育、理論教育、思維拓展等階段課程,“充電”開眼界、“實戰”練手腳。武義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跟婺城地域相鄰,在資源稟賦上各具優勢,希望通過這次聯合辦班的形式,干部們能開拓‘視野窗’,推動互學互鑒、共同成長。”
站在全省康養視角談武義溫泉、圍繞高質量發展談改革、招商引資經驗交流……課程從婺武兩地發展路徑、產業特色等出發,涵蓋基層治理、工業經濟、改革創新等多個領域,“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除了邀請專家授課,培訓班還安排學員們到企業、實驗室、高校等地考察,打開認知“天花板”。
戰略機遇怎么抓?優勢短板在哪里?突圍之路怎么闖?帶著問題,班里的支部書記楊旭潛下心來“學、干、思”:“在組織討論過程中,我時常感到自己的‘武義視角’在與同學的‘婺城視角’相互碰撞,這是一次非常好的互動交流契機,希望我們能為兩地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更多新穎的想法和建議。”有不少干部都表示,這次培訓讓自己發現了兩地優勢互補的地方,未來可以在文旅共建、產業聯動等方面深化合作。
縣委出題,學員解題。培訓期間,干部們還主動認領了調研課題,從山區海島縣政策紅利落地路徑研究,到數字賦能山區縣產業升級的實踐探索;從規上工業畝均效益提升對策,到尋找山區縣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他們將通過這段時間的調研活動寫成報告,為兩地決策咨詢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