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體育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體育產業全鏈條出臺23項具體措施,通過“精準滴灌”式金融支持,破解產業融資難題,助力體育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意見》聚焦體育產業關鍵環節,以 “政策組合拳” 打通發展堵點:
- 基礎設施建設:明確支持體育場館、冰雪運動場地、戶外運動目的地等項目建設與運營,鼓勵“體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為馬拉松小鎮、冰雪度假區等新業態提供全周期融資支持,推動“賽事經濟”向“產業生態”升級。
- 制造與服務業升級:針對體育用品制造業,提出培育“專精特新”“瞪羚”企業,依托供應鏈金融服務鏈上中小微企業;在體育服務業領域,通過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支持健身俱樂部、體育培訓等機構擴張,助力“15分鐘健身圈”建設。
- 消費場景創新:推出“金融+體育消費”融合模式,支持銀行開發運動分期、賽事門票預約貸等產品,試點數字人民幣體育消費券,打造 “體育消費季”“線上健身節” 等主題場景,預計帶動全國體育消費規模年增超千億元。
- 職業體育與冰雪經濟:首次明確職業體育俱樂部多元化融資路徑,支持足球、籃球等俱樂部設施升級;在冰雪經濟領域,覆蓋裝備制造、場地建設、文旅開發全鏈條,助力 “后冬奧” 時代冰雪產業商業化破局。
- 賽事金融服務:建立賽前融資、賽中保障、賽后評估的全周期服務體系,為國際賽事提供跨境支付、匯率避險等綜合服務,同時針對龍舟、武術等民族賽事推出定制化金融方案,推動傳統文化體育IP市場化。
《意見》構建“債權+股權+保險+租賃”立體化支持體系,直擊體育企業融資痛點:
- 信貸創新:鼓勵銀行推出“體育賽事貸”“器材設備更新貸”等專屬產品,擴大首貸、信用貸比例,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無還本續貸、隨借隨還等靈活服務,預計降低體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1-2個百分點。
- 資本市場助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通過科創板、新三板掛牌融資,推動優質企業發行公司債券用于大型場館建設;引導私募基金加大對體育科技、智能裝備等新興領域投資,提升產業直接融資比重。
- 保險與租賃創新:開發體育賽事取消險、運動員傷病險等特色險種,探索“保險+康復”一體化服務;推廣體育器材融資租賃,為健身房、學校等提供設備更新解決方案,緩解一次性投入壓力。
為保障政策落地,《意見》建立三大實施機制:
- 跨部門聯動:央行分支機構聯合地方體育、金融監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將體育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實現融資需求與金融供給精準匹配。
- 風險緩釋:鼓勵地方設立體育產業風險補償基金,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提供貼息、擔保支持,探索“政府+銀行+保險”三方共擔模式,降低金融機構風險顧慮。
- 監測評估:建立體育金融專項統計制度,動態跟蹤政策效果,將金融機構服務體育產業情況納入信貸政策評估,倒逼服務質效提升。
隨著《意見》落地,北京冬奧會場館賽后運營、長三角體育產業一體化等一批重點項目已啟動對接,金融“組合拳”正轉化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動能,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運動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