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辭官”
文/亞鋒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自認為生來不是當官的料,所以不曾為謀個一官半職去找關系、走后門甚至花錢買官,幾次“走馬上任”均非個人意愿,都是組織決定,個人只好服從。相反,我倒是有幾次“辭官”的經歷。
在中學任教時,學校領導突然(這里用突然是因為事先沒有前兆,個人思想上沒有任何準備)找我談話,告訴我從今天開始你擔任學校教導主任。如果教導主任也算個“官”的話,我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仕途”。
幾年后調動工作回到關里,在一所師范學校任教。到校時間不長,學校就派出兩位同志前往我曾支邊工作過的學校外調,我也沒當回事,以為新調入一個單位,新單位總要去調出單位了解一下情況吧。外調同志回來不久,教委(當時師范學校隸屬教委管理)宣布師范學校領導班子更新,原班子三位領導同志均已到退休年齡,全部退休。新組建的班子仍然是三個人,一名校長,一名書記,一名副校長,我便是班子里唯一的副校長。學生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團委會、學生會等均由我分管。這所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校風很正,在全國都很有影響。我一心撲在工作上,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抓革命傳統教育,抓教學工作,向老教師學習,和年輕教師交朋友,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很快融入了新的集體,取得了教職工和學生們的信任,也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工作頗有起色。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場大病襲來,險些“英年早逝”,醫院幾次下達病危通知,經過醫生的搶救,住院一個多月,總算轉危為安。病愈后,我決定不再擔任行政工作,于是找領導申請“辭官”。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感動了領導,同意我辭去副校長職務,遂安排我到教育學院任教。
教育學院工作三年,如魚得水,在教學崗位上收獲頗豐,身體也完全恢復了。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時,上級領導又找到了我,說你病也養好了,身體也恢復了,再挑點重擔吧。我是因為身體原因辭去副校長職務的,現在身體已恢復,沒有什么理由不聽從組組的安排了。
領導開始的意見是讓我去建衛生學校,并派人領我去看了為建衛生學校征用的土地。領我去的同志開玩笑地說,這是個美差,衛校建成了,你就是元老。到了地方一看,長長的一圈圍墻里一大片荒地,長滿了近一人高的蒿草,風吹草低沙沙響,一片荒涼,一下子把我嚇住了,心想這個“元老”我可當不了。我把個人意見向領導做了匯報,此事作罷,這可以不算一次“辭官”,因為還沒有正式任命,我只是當不了這個“元老”而已。
隨后領導又安排我去農業學校工作。據說農業學校領導班子不齊,領導班子成員年齡均偏大,農業局(當時農業學校隸屬農業局管理)向組織部和教委求援,希望推薦合適人選充實農業學校領導班子。領導談話不久就通知我去農業局報到。我拜訪了農業局長,局長告訴我,上級領導已經決定,由我擔任農業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一步到位,保持領導班子十年穩定。從局長那里了解到,農業學校現任領導班子五人,一位副書記,四位副校長,副書記主持工作,一位副校長算“牽頭”。(這所學校歷史上辦過專科,所以一直沿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五位領導中,四位是這所學校的留校生,從學習到工作在這里已經幾十年,另一位是農業大學畢業分配來校,也已經在這里工作了幾十年,班子成員都是學農的,年齡均長于我,其中主持工作的副書記再有一年就該退休了。我聽了局長的介紹,覺得形勢很嚴峻,我一下子插進去很難服眾,不容易打開工作局面,再說也對不起幾位老同志,干了一輩子還都是副職。所以我向局長提出我的意見,能否讓我先擔任個副職,工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這算是我第二次“辭官”了吧。我建議把現任副書記提為書記,我給他當助手。局長聽了我的意見認為很有道理,并對我說這樣你就從一把手降成三把手了,我說沒關系。局長又說,原來的決定是上級領導的意見,他無權改變,并說現任副書記59歲再提職,都必須向上級領導匯報后才能決定。過了些日子,局長告訴我,上級領導認為我的意見是從大局出發從工作出發,很好。于是農業局發文,現任副書記提為正書記,我任黨委副書記。
我入校后和老書記共用一間辦公室,老書記在班子里很有威信,工作能力很強,我從他那里學習到很多東西,很快熟悉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工作很快進入角色步入正軌。我向老書記建議,牽頭的副校長總是“牽頭”也不是事呀,應該“扶正”。經過我倆向農業局請示和建議,學校也有了正校長。十個月后老書記退休,上級決定由我擔任黨委書記。后來上級又給調來一名年輕的副校長。又過了幾年,校長和原來的幾位副校長一年退休一位,四年全部退完。校長退休后,上級決定由我兼任校長,因為當時已有傳聞每個地市要創辦一所職業技術學院,所以我校領導班子凍結,不再增加人數。
農業學校工作十年,黨委一班人團結帶領全校教職員工,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創辦業余黨校,對申請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系統的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每年都有幾位優秀的年輕教師加入黨組織,改變了黨組織的年齡結構(原來大部分黨員都在離退休支部);與駐軍某部開展軍校共建,建立了每年對學生進行軍訓的制度。完成了校園改造一期工程,改善了辦學條件,解決了全校教職員工的住房問題;鼓勵教師一專多能開設新課程,緩解師資緊張。投入資金支持教師在職進修,提高學歷,為學校改制升級做人才準備。創辦校報,開創了中專學校辦校報的先河,加大校內外宣傳力度,統一思想,建立與老校友與兄弟學校的聯系。學校專業設置由我入校時的4個涉農專業,700多名在校生,發展到涉及多個領域的15個專業,在校生達到3500多名。建立多處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努力培養學生實際技能,提高育人質量。學校被國家教委評估定為全國重點農業中專學校。學校的發展多次被國家、省和市級多家媒體報道宣傳。由此,以我校為基礎創辦職業技術學院的形勢越發明朗。
在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之前,市委組織部有關領導找我談話,(此時已地市合并,學校領導班子由市委組織部管理)就即將成立的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班子的組建等問題征求我的意見,比如班子由幾個人組成合適,書記院長一人兼還是分設較好等等。談到我個人,我表示再過幾年我就該退休了,新班子組成不要再考慮我了,我說不是有調研員巡視員嗎,隨便給我安排個什么員就行了,我保證一定大力支持和協助新的領導班子開展好工作。領導表示,你個人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最后還是要服從組織的安排。這算是第三次“辭官”了吧。
很快以我校為基礎,合并財稅中專成立了職業技術學院。我在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屆領導班子里任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組織部下文時,還給我加了個括號:保留正校級待遇)。在新班子里我為學校的合并、轉制、升級、平穩過渡做出了我的貢獻。
兩年后,我留下6個字“不插手,不伸手”,不插手學院工作,不伸手要待遇,光榮退出歷史舞臺,加入退休人的行列,也就再無官可辭了。
注:本文乃我在網絡上推出拙作的第150次,在此,謹向給予幫助指導的各位編審和廣大熱心支持的讀者朋友致以真誠的謝意!
(2025年4月 北京)
【作者簡介】亞鋒(男),北京市人,一個學數學的文學愛好者,退休后已有近百萬字作品出版或在網絡上推出。弘揚正氣,謳歌真善美,耄耋之年,筆耕不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