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4月14日)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在開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態監測工作中,發現了一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五月四節蜉(Baetis majus),經過形態學專家鑒定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精確比對,證實了這一中國新記錄種的存在。
五月四節蜉(Baetis majus),屬于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蜉蝣目四節蜉科,是典型的清潔指示物種。這一由俄羅斯學者與中國著名蜉蝣分類學家童曉立教授于2021年首次共同描述并報道的物種,其模式產地為俄羅斯遠東地區。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于2024年4月首次采集到了這一珍稀物種的稚蟲,經過形態學專家初步鑒定,并進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學(DNA barcoding)技術精確比對,確認采集到的稚蟲與五月四節蜉模式產地的DNA條形碼序列相似度高達99%,從而證實了這一中國新記錄物種的存在。這個新發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白洋淀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這種敏感型水生昆蟲的出現,也揭示著白洋淀水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原標題:《雄安新區白洋淀發現中國新記錄種“五月四節蜉”》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