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農忙時節,在柳林縣薛村鎮,植保無人機穿梭在田間地頭,不少農民正操控著無人機進行著農業作業,而帶領他們掌握這項新技能的,正是返鄉青年劉星廷,接下來我們就跟記者的鏡頭。去認識這名90后的小伙子。
劉星廷:咱們今天飛行的是T60和T70,第一點是起飛前必須得注意安全距離,人得站到六米開外。
4月11日,記者在柳林縣薛村鎮港村見到了正在培訓當地農民進行飛行訓練的劉星廷。在這里,聚集了20多位柳林及周邊縣市區前來學習植保無人機技術的農民,在劉星廷的帶領下,這一批學員經過20多天的培訓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植保無人機飛行的技術。在實操中,載重量可達65公斤的大型植保無人機在他們操控下穩穩當當地上升、轉向、飛行,大家飛得有模有樣。
學員 劉軍輝:學這個(無人機)二十多天了,感覺這個學起來沒問題。就是打農藥,撒化肥這些,崎嶇道路的地方這些(無人機)都能。感覺這個無人機挺好的。
今年31歲的劉星廷從事無人機行業已經11年了。先后在杭州、上海、太原等地進行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探索和創業工作。在工作中,他親眼目睹無人機靈活穿梭于農田,高效完成農藥噴灑任務并大幅提升農業效率,這一場景讓他深受觸動。同時,隨著低空經濟的興起和政府大力支持,讓他看到了無人機飛手廣闊的就業前景,這也讓他在下定決心今年回鄉免費開展無人機培訓。
劉星廷:這一次我回到了呂梁柳林,然后是想把這個技術帶給咱們那個山村的父老鄉親。這一次我們的行為都是屬于是公益免費的,讓每個人過來低成本,零成本的學習無人機知識,掌握無人機的操作。現在收入的話,飛手的基本工資每天基本上就在五百元到八百元之間,然后是包月的話一般在12000~15000這么一個區間,然后現在是飛手非常的緊缺,成熟的飛手更緊缺,所以說我們就培訓這一批,讓咱們呂梁的父老鄉親去參與進來,提高他們的收入。
隨著第一批飛手的成功培訓,越來越多的人都慕名而來。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無人機飛手當中。在培訓中,劉星廷采用"理論+實操"的教學模式,從最基礎的遙控器握持姿勢教起,到航線規劃、吊裝搬用、應急處理等專業技能,大家學得有聲有色,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展望。
學員 白利利:剛開始是我兒子學的,后來我也對這個(無人機技術)挺感興趣的,然后我就參與進來了。打算學會了以后,自家有農活,或者是有能用到的地方。
學員 薛永飛:這個門檻低,它不說學歷,好就業,年齡20多歲到50歲左右,現在是特別缺飛手。未來我們想打造一支本地的運輸團隊,吊運團隊,發展到全國各地。
劉星廷:這次的活動辦得特別成功,從呂梁各個縣市(方)都有來這里參加培訓的,從中陽縣、離石區、汾陽、孝義,還有就是石樓縣、臨縣,反正各個縣市的都有過來。上次培訓從3月份開始到現在4月份,總共培訓了200多人。
劉星廷告訴我們,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體現在交通領域,在農業植保、航拍測繪等各個行業都有著廣闊前景,未來,他也會繼續聚焦無人機廣闊的行業應用,幫助更多的農民通過低空經濟就業致富。
劉星廷:我覺得這件事做得非常有意義,未來的話我希望打造一個飛行平臺,讓飛手全國去接單,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技術增加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生活過得更加幸福、美滿。
來源:呂梁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