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評價概括歷史人物孫皓,多數歷史研究學者或許會用“暴君”兩個字來簡單的概括。
孫皓
但對于孫皓這個人物,其實其個人的成長背景以及后期對國家的管理統治,僅僅用殘暴兩個字來形容,是過于片面的。
蜀漢滅亡之后,東吳在他的統治之下還能支撐17年,某種程度上其實也能證明,孫皓并非是完全沒有任何才能的殘酷暴君。
一、童年經歷的反彈
孫皓八歲的時候,父親的太子之位被廢除,對于他來說,人生開始進入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階段,到11歲他的父親被殺害以后,他和同父異母的的兩個弟弟一起跟隨著親生母親生活。
16歲時他被封為烏程侯,到了23歲就登基為帝,這樣的開篇其實在整個歷史長河當中都算是比較少見的。
孫皓
按照現在的說法,孫皓人生的開篇大起大落,但能夠在20來歲,就登基成為一國之地,絕對算得上是大開金手指的大男主人物。
但當時20多歲的孫皓,在童年時期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直都生活在戰戰兢兢的環境里,他悲慘的童年也造成了他后來驕奢淫逸和暴虐殺戮的基本性格。
孫皓
某種程度上來說,盡管后世對于孫皓的評價將其稱為殘酷的暴君,但縱觀孫皓個人的人生線,一切都是有跡可循,所謂的殘暴也是他童年經歷的另一種反彈。
二、維穩底層,分散權力
當然在歷史學者研究過程當中,對于孫皓的各項研究都足以證明他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暴君,他各種行為也確實是無法讓人理解與接受的。
然而很多人無法理解,如此殘暴的孫皓為何能夠在蜀漢滅亡之后,在無緣中的情況之下,將東吳支撐17年之久,甚至沒有任何百姓揭竿起義。
孫皓
其實根本性的原因也很簡單,自古以來所謂反抗都是從下至上的,所謂壓迫都是從上至下的。孫皓的殘暴是事實,但其實對絕大多數百姓而言,君王即便再殘暴,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大多數百姓都還是想要和平,想要安居樂業的。
孫皓的殘暴沒有平民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殘暴更多的是針對于士族,真正的平民百姓在當年東吳反而沒有受到太多的迫害。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歷史上被稱為暴君的絕大多數君王,大概呈現出幾個共性,一般是征發徭役大興土木,還有亂加稅收,盤剝百姓,對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的情況之下,百姓自然會群情激憤,揭竿起義。
圖源網絡
但孫皓管理東吳時,他興建土木,讓俸祿在2,000石以下的官員到山林里面監督伐木,這些舉措針對的是世家大族,迫害的是官員。
在國家稅收這一層面,他也并沒有做出隨意亂加賦稅,迫害百姓的行為,沒有修改過貨幣,打了敗仗之后也沒有強行征兵。
在相關對于孫皓的記載當中,他所做的殘暴的行為,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惡劣行徑之一,是他在他自己的后宮里面挖妃子大臣的眼睛。
圖源網絡
世家大族對于權貴官員來說,他的行為簡直是令人發指,忍無可忍。然而對于真正的平民百姓來說,生活上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在相關的歷史記載當中,他還曾經多次開倉振貧,大赦天下。殘暴的矛頭對準于世家大族,世家豪族受到極大的壓迫,一定程度上反而是穩定了底層百姓的生活。
除此以外,從地理因素上來說,當年揚州在被曹魏攻擊,但是東吳三個大洲當中荊州遠離揚州,孫權沒有完全把握住荊州,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吳將荊州控制,既可以防御外敵,又能夠減輕揚州軍事壓力,也是東吳后來十幾年能堅持下來的一個核心因素。
圖源網絡
在軍事策略上,孫皓選擇保住荊州的這個舉動也是非常明智的一個舉動。雖然他的很多行為確實十分的殘忍,從人道主義角度來說也無法令人接受,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個人選擇了還有一個非常明智的舉動,就是將權力分散。
在世家豪族受到打壓,權力沒有過度集中,百姓生活受影響不大的情況下,在那混亂的時代里,20來歲就登基成為皇帝,沒有太多經驗甚至過于享樂的孫皓,反而成為了在那個亂世當中難得的穩定國家局勢的王。
對于孫皓此人,歷史評價至今仍充滿爭議。280年晉軍南下,貴族倒戈,孫皓被俘,四年后逝世,享年42歲。回首其一生,滿是諷刺意味。
信息來源:
[1]因為這座城市,東吳比蜀漢多存在了17年…… 澎湃新聞
[2]孫皓為何從“明主”變為“暴君”?或與誤服丹藥有關 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