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4月13日凌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官邸突遭縱火,一名名叫科迪·巴爾默的38歲男子攜帶自制燃燒裝置,翻越圍欄潛入官邸,引發嚴重火災。案發時,州長夏皮羅與家人及來訪的另一個家庭正在屋內慶祝猶太節日逾越節,幸得警方及時趕到敲門警告,才全員安全撤離。這是一場有著明確政治象征的攻擊,火雖被撲滅,但留下的不僅是建筑的焦黑廢墟,更是對美國政治生態和社會穩定的深刻拷問。
這一事件發生在表面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的背景之下。夏皮羅不僅是賓州州長,更是民主黨內被視為2028年潛在總統候選人的核心人物。他在國內推行漸進主義改革,反對右翼極端主義,支持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環保政策與墮胎權保護,早已成為共和黨陣營的眼中釘。此次襲擊雖然官方尚未公布確切動機,但“有針對性”的措辭本身已昭示,這不是無差別暴力,而是一種帶有政治指向的極端行為。在一個文明國家,政治人物的私人住所成為縱火目標,本身就說明,暴力早已突破制度的防火墻,堂而皇之闖進了民主制度的最深處。
這是美國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政治暴力風潮中的又一高光節點。從2021年國會山騷亂到2023年多起政要遭遇襲擊事件,再到本次襲擊直指州長家庭,美國的民主制度早已無法有效調解社會矛盾,反而成為撕裂民意、激化仇恨的溫床。表面上,美國依舊維持三權分立的制度框架,但在現實操作中,兩黨政治已淪為仇恨動員的機器,而非妥協與協商的平臺。政客不再代表理性治理,而是民粹情緒的代言人,選票不再是政策的結果,而是情緒操控的戰利品。
在此語境下,暴力成為部分極端分子手中的“政治表達”方式。他們不再相信制度能帶來改變,轉而選擇以火焰、子彈甚至炸彈制造“政治清算”的景觀。媒體與社交平臺的極化傳播進一步推波助瀾,將政治對立濃縮為善惡對抗、敵我劃分,使得原本應以理性論辯解決的分歧變成非理性仇恨的燃料。而執法部門與政治系統對此非但缺乏有效應對,還屢屢陷入自身的黨爭泥潭,使得暴力得以持續蔓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默許、被利用、被放大。
夏皮羅案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因為他是政壇明星,也不僅僅因為他代表民主黨的一翼希望,更因為這一事件象征著“私人生活不再安全,制度保護已然破產”。當連一位州長、一位總統潛在人選的家庭生活都不再具備最起碼的安全保障時,這個國家還有什么可以自詡為“法治典范”?所謂的“制度自信”不過是脆弱神話的最后一層遮羞布。美國長年對外輸出“自由與民主”,如今卻連本國領導人的家都保不住,這種荒誕現實本身就是對其意識形態的致命諷刺。
然而,美國政治精英們對此并無反思之意,反而繼續沉迷于地緣政治操作,試圖通過圍堵中國、煽動對俄仇恨、操弄貿易戰等手段,將內政危機外部轉移。這種“向外甩鍋”的戰略固然熟練,卻無力緩解其國內因不平等、暴力、仇恨、社會焦慮而不斷積壓的系統性壓力。本質上,美國的問題不是外部世界對其構成了威脅,而是其內部早已千瘡百孔,權力、資本與極端意識形態早已聯合摧毀了曾被神化的民主結構。
火災后的賓夕法尼亞州長官邸固然可以修復,但被點燃的,卻是美國社會內部那座隨時可能爆炸的政治火藥庫。從建國神話到帝國幻覺,美國如今正經歷一場歷史性幻滅:制度崇拜破裂、共識土崩瓦解、暴力成常態化選項,而政客與媒體仍在鼓動“新冷戰”與“文明優越”,絲毫不顧腳下的地基正在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