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彩貴州網報道,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布“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就美國對華加征嚴重不合理關稅致信《南華早報》”。近日關于美國對華加征高達104%關稅的報道,我愿再次表達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美方聲稱“中方想達成交易,但不知如何開始。我們在等他們(中國)電話”。事實是美方不知如何開始,既不懂如何與中國相處,更不懂正確的國與國相處之道,倒是醉心于霸凌、訛詐全世界的“藝術”。妄圖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世界各國打電話認輸的野蠻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
白宮(資料圖)
從我國商務部的回應來看,主要有兩點:第一,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第二,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華經貿打壓,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這兩點總結起來就10個字:談,隨時歡迎;打,奉陪到底。這也是我國一貫的態度,特朗普妄想通過霸權施壓逼迫中國屈服,這顯然是絕無可能的。在之前特朗普剛簽署所謂“對等關稅”的時候,我國就已經給出了明確態度,特朗普不僅無視中國的反制,反而還想繼續加征關稅來逼迫中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亂揮“關稅大棒”,美股此前陷入了“跌跌不休”之勢。而就在強硬推出“對等關稅”后不久,特朗普卻令人意外地“逆轉態度”宣布,已授權對不采取報復行動的國家實施90天的關稅暫緩。特朗普解釋稱,鑒于超過75個國家已致電美國的代表機構,就與貿易、貿易壁壘、關稅、匯率操縱以及非貨幣性關稅等相關議題進行談判以尋求解決方案,而且這些國家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未以任何方式、形式對美國進行報復,他已批準實施為期90天的暫緩。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宣布對美國加征關稅后,美財政部長貝森特已經對外釋放出“善意”,態度軟化,表示可以談判。特朗普卻始終態度強硬,宣布暫停關稅90天,看似在找臺階下,但對中國加稅政策卻在不斷加碼,另一方面卻對其他“閉嘴”75個國家維持10%的基準稅。可見,如今這場貿易戰已經升級到“中美交鋒”的階段,與此同時,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所主張的加稅政策,最終結果只會由美國人自己來買單。根據一份華爾街研究報告得知,如果中美持續加征關稅,會直接引發美國通脹率飆升,還會降低美國GDP。
從2023年起,中國就在布局“內循環”,說白了就是不靠出口也能活。這不是一句口號,是真干了幾年,比如新能源汽車、光伏、芯片這些產業,已經能撐起整個出口盤子。而且,中國手上也有牌。比如稀土、鋰礦、電池技術這些東西,美國和盟友誰離得開?一旦中國限制出口,不用打仗,全球高科技產業都得抖三抖。再說技術戰,芯片制裁之后,中國反而逼出了自己的產業鏈自主。2025年初,華為新出的芯片據說已經擺脫了大部分美國技術,這種“反打”的能力,美國不是沒看到,只是不愿承認。
美國債券市場的動蕩,或許是特朗普 “變臉” 的重要原因。在他發動貿易戰的這段時間里,美國國債市場出現了嚴重的問題。10 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上升至 4.5% 以上,30 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在三天內飆升近 60 個基點,突破 5% 大關。這意味著美國金融市場出現了流動性危機,甚至有可能引發金融系統的崩潰。在這樣的壓力下,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審視他的關稅政策。畢竟,對于一個以金融為重要支柱的國家來說,金融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直以來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推行“對等關稅”的動機復雜多元:表面上旨在保護美國經濟利益、縮減貿易逆差,實則深嵌“美國優先”戰略,試圖以關稅為籌碼迫使貿易伙伴讓步。然而,這一政策卻引發全球市場恐慌,導致股市暴跌,貿易戰升級。其他國家紛紛采取反制措施,加劇經貿關系緊張。美國自身也遭受反噬:物價上漲削弱消費力,經濟增長受累于供應鏈紊亂。歷史經驗表明,保護主義終將損害自身,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或許能逞一時之強,卻難以逆轉全球化潮流,其政策效果與初衷背道而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