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醫院,很多行業都出現了倒掛現象:行政、后勤人員比核心技術人員話語權更大,工資更高,醫療、建筑等行業是重災區;
原本是輔助性崗位卻喧賓奪主,能發展得好才怪呢!
1、網傳上海兩家三甲醫院開始清退行政、后勤人員,最高比例為30%
裁員的風已經越過重重行業,吹到了醫院,是不是想不明白,像醫院這樣每天都有擠破頭的病人看病送錢的地方,怎么會走到裁員的地步?
據網友今日凌晨發文分享:上海兩家三甲大醫院開始裁員了,先砍行政后勤崗;
行政類員工合同到期不續簽,還有的會被調崗降薪,總之,醫院也要開始降薪裁員了;
有的醫院里把月薪好幾萬的行政主管調到了導診員,工資降到了萬元以下;
上海某大醫院這次裁掉了30%的后勤人員,就連院長的秘書都被分配到導診臺干活了;
這次上海打響瘦身計劃第一槍,也把醫療體系的人員冗雜這個問題擺上了臺面。
很多醫院,行政、后勤人員數量甚至比醫護人員還要多,眾所周知,醫院不管是看病還是檢查身體,醫護人員才是核心;
所以,砍掉后勤和行政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
事實上,國家衛健委在去年9月份就曾經對于縮減醫院后勤的提案進行了回復;
回復表明,要優化醫院內醫務人員的結構比例,壓縮行政、后勤、輔助等人員,把編制傾斜給醫護人員,尤其是兒科崗;
還有三明醫改的541政策,即醫生工資占50%,護士等工資占40%,行政后勤崗工資不超過10%;
越來越多的信號表明:醫院即將迎來人員大清洗,剔除冗余的后勤、行政,醫護人員的春天即將到來!
2、醫院瘦身是什么信號?
首先,這波瘦身對醫護、患者甚至是醫院來說都是好事,唯一不好的可能就是清退了一些混日子的人;
對于醫護人員來說,少了行政的指手畫腳他們反而更加如魚得水,而省出來的這部分錢不管是投入到培養醫生上還是購買設備上,醫護、患者和醫院都是得益方;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一點,上海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很多政策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只要在上海試點成功了,全國推廣只是時間問題,醫療行業改革完,接下來就是別的行業,這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從粗放到把控質量的升級,相對應的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后沒點真本事想混飯吃的人將無路可走。
所以,與其責怪市場的無情,不如好好錘煉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