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亂局的源頭居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話題引爆地,就是印度的印度部長戈亞爾。
似乎不只是對中國經濟的一次冷嘲熱諷,更像是對整個規則體系的一次警告。
作者-甜 編輯-甜
這位部長的核心觀點可以簡化為一句話,中國入世是對全球貿易秩序的一次“錯誤開放”,而長期以來的“歡迎中資”的政策,正在掏空別國的經濟主權,那么,這種指責的背后,是憤怒?是不滿?還是更深層次的經濟焦慮?不妨一起來扒一扒,我們先把時間拉回2001年。
那一年,中國正式邁入世貿組織的大門,這一步是重大的,劃時代的,不止對中國,對全球都是,就在不少國家歡欣鼓舞,期盼一個龐大的市場即將全面融入國際勞動分工時,有些聲音開始冒頭了。
后來事實證明,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更是一個超級生產機器,從制造業到出口貿易,中國像開了外掛一樣迅速崛起,可問題在哪?這些激進言論的核心點可不是對中國效率的佩服,而是對規則的不滿,他們認為中國是一頭“進了規則圈的狼”,利用低成本制造和巨大生產規模。
席卷了全球自由貿易下的蛋糕,卻沒有完全遵守游戲規則,有些國家甚至指責,中國的補貼政策以及被認為“不夠透明”的商業運作,正在把全球制造業推向“失衡”,這一次,印度部長擲彈而來的論點,其實就在這里打轉,認為中國是用自己的制度鱷魚般擴張。
卻讓發達國家的產業鏈瓦解、讓新興經濟體的就業壓縮,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似乎正是他眼里這場貿易危機的祭奠臺,我們不妨換個視角,把鏡頭拉回印度,印度與中國可謂是一對復雜的鄰居,一個是全球制造業工廠,一個是發展中的服務業巨鱷,在經濟舞臺上,兩國一直暗暗較勁。
可面對全球市場時,印度的體量和效率顯然被壓制,許多印度政客早就憋著一口氣,為什么全球消費大多選擇中國制造而對印度的商品不屑一顧?尤其是當印度看到中國制造業能夠規模化和品牌化推進時,挫敗感被無限放大,這位激進的部長最終暴露的是一種經濟焦慮。
在爭奪全球資本流入和市場份額的戰斗里,印度始終處于被動,他們將中資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并且非常憤怒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過度“寬容”,他直指一些國家“歡迎中資”的行為是在放任競爭失控,而中國資本的流入可能反過來影響當地的就業和產業鏈穩定。
這樣的情緒并不孤立,印度近年來一直在強化貿易保護主義,試圖減少中國商品對其本土市場的沖擊,反過來,他們卻發現中國的資本入侵正在經濟領域扎堆生根,從科技到基礎設施,從制造業到服務業,他們深感難以招架,這位部長的發言甩向的不僅是中國。
還包括全球貿易秩序本身,這種言辭的背后是一種憤怒的矛盾感,一方面,主動擁抱自由市場對本國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對于一些“不合規則”的對手,他們卻有著深深的敵意,他認為,“讓中國入世”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因為這使得全球經濟秩序放任了不同規則體系的對撞。
不僅是印度,在歐美國家近些年的貿易爭端風暴中,也頻繁出現類似的論調,貿易保護、供應鏈反思、中國制造的沖突,這些議題正在成為某些國家政壇熱炒的主題,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階段,不少美國政客也曾公開表示,如果當年沒有讓中國入世。
那么全球經濟體系或許會是另一副景象,然而,有意思的是,全球化的關鍵邏輯本質上就是互相依賴和滲透,不歡迎中資的提議,短期內可能為某些國家的本土產業提供保護,但長期來看,則可能割裂原本命運相連的產業鏈,印度部長的觀點顯然站在了反全球化的邊緣。
他希望通過擋住中國資本的蠢動來重新定義規則,在這個言辭愈發激烈的時代,我們不得不問一個關鍵問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真的錯了嗎?亦或這只是個帶有地緣政治偏見的甩鍋行為?從貿易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確實利用了自己的優勢和制度,將規則的漏洞轉化成了競爭力。
這是事實,但這是否該被全面否定?全球貿易秩序不可能止步于“防守”,只要仍在追求市場擴張和資本輸出,類似的沖突在未來只會更加頻繁,同時,全球化從來就不是一個能讓所有國家平均獲益的過程,十多年來,中國的成功也不是單憑入世順風。
自身的生產力提升和國際戰略組合才是制勝關鍵,如果放在公平規則的評估體系下,中國出局或避開,印度的利益是否真的能得到補償?這恐怕沒人敢打包票,而印度部長的一番言辭,更像是一種情緒化表達,他不僅傳遞了一種對中國現代貿易模式的不滿。
也對本國應對能力提出了隱含批評,給中國貼上一個混亂標簽并不能解決印度的經濟痛點,相反,若過度放大這種敵視情緒,可能會對未來雙邊或多國協作帶來更大的迷茫,顯然,讓中國躺著中槍并不能解決全球貿易危機的根源問題,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單一國家可以造成的局面!
規則、實力、策略、競爭,這是一個極度復雜的融合體,誰都不能輕易指責誰是“病毒”,印度部長的激烈發言,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姿態,而非經濟的深刻剖析,全球化的機遇和矛盾永遠是一枚雙面硬幣,不管是哪一國,唯有承認現實并尋找適配的答卷。
才能在未來的貿易亂局中占據一塊穩妥之地,至于那些隨時準備給中國“甩鍋”的言論,或許在某些場合能博得掌聲,但冷靜下來,問題的核心從來都是如何化解共同難題,而不是自說自話的指責,走著瞧吧,這場關于中國、關于全球經濟的爭論,絕不會就此打住。
這或許才是未來的常態,畢竟,這世界的貿易動蕩絕不僅靠一個部長的一席話就能撼動規則,但腔調瘋狂的背后,往往透露了最真實的情緒裂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