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日里總覺得,冠心病要是發作,那癥狀肯定特別明顯,胸口疼得厲害、呼吸也不順暢、胳膊麻酥酥的,還直冒冷汗。但現實里,冠心病可沒那么“守規矩”,不是每個人發病都按這個“標準流程”來。身體在向我們發出疾病預警時,有時候不走尋常路,會從一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悄悄透露信號,嘴唇就是其中一個常常被大家嚴重忽視的關鍵部位。
你瞧,嘴唇這地兒,表面上看就是皮膚和粘膜交匯的普通地帶,可實際上,它里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這些小家伙對血氧含量、血流速度以及微循環的任何細微變化,反應都極其靈敏,簡直就像是我們全身血液循環狀態的“前沿觀察哨”,第一時間就能感知到身體里的風吹草動。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正式發作前,可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嘴唇就已經悄悄出現了一些不太起眼,但卻持續存在的變化。只可惜,大多數人壓根就沒留意到這些小細節,更想不到它們居然和心臟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咱們每天張嘴吃飯、說話,對著鏡子的時候,也很少有人會特意瞅瞅嘴唇的顏色是不是正常,輪廓有沒有什么異樣。身體其實早就通過嘴唇這個小部位,努力向我們傳遞危險信號了,只可惜,這信號就像石沉大海,沒人聽見。
就說嘴唇發紫這事兒吧,有的人嘴唇可不是偶爾紫一下,而是哪怕天氣暖和,也老是呈現出不正常的紫色。晚上睡覺的時候,這紫色愈發明顯,到了清晨起床,嘴角不僅干巴巴的,還透著一股發黑的跡象,就算涂再多潤唇膏,都沒啥效果。這種嘴唇顏色發暗、發青的狀況,往往意味著身體里的血氧飽和度長期處于偏低狀態。那為啥血氧會低呢?很多時候,問題并不出在肺上,而是血液運輸氧氣的效率大打折扣。要是心臟射血不給力,又或者冠狀動脈供血出現障礙,都可能導致身體組織獲取氧氣的能力下降。特別是在清晨時分,交感神經開始活躍起來,血壓慢慢上升,心肌對氧氣的消耗也跟著增加。要是這時候嘴唇發紫的情況還一直持續著,那可得小心了,很有可能是心臟在偷偷向你報警呢。
北京阜外醫院曾經針對一群冠心病高危人群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仔細觀察這些人的身體狀況,結果發現,那些嘴唇發紫的患者,他們的心電圖出現異常的比例竟然高達67%,這可比沒有嘴唇發紫癥狀的人高出太多了。進一步檢查發現,在這些嘴唇發紫的患者里,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在進行負荷心電圖檢查或者冠脈CT檢查時,被查出冠狀動脈存在不同程度的狹窄,甚至有部分人已經出現了無癥狀型心肌缺血。這可就充分說明,嘴唇顏色異常可不是小事,尤其是持續發紫這種情況,它就是血氧運輸效率降低的一個重要信號,而且很多時候,它比胸悶這類典型癥狀出現得還要早。
除了嘴唇發紫,還有一種情況也得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嘴唇經常莫名地刺痛或者發麻,特別是上唇邊緣這個位置,時不時就像被電擊了一樣,一陣一陣的。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是自己缺鈣了,或者是牙神經發炎導致的,也有人懷疑是不是要長帶狀皰疹了。于是,他們跑去醫院各種檢查,可最后啥問題都沒查出來。其實啊,這種刺痛在醫學上屬于末梢神經異常放電反應。一旦我們身體的循環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微血管痙攣、內皮功能紊亂,就特別容易引發這種情況。心血管系統要是供血不穩定,末梢神經可是最先感知到的。嘴唇作為面部最前沿的組織之一,對溫度、觸覺、壓力的變化都極為敏感。要是它經常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刺痛、發麻的感覺,那我們就得警惕是不是心腦供血系統出問題了。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也做過一項小范圍的試驗。在這項試驗里,研究人員專門關注那些持續性嘴唇刺痛的中老年人群。結果發現,這些人后續被確診為冠心病的比例,居然是普通人群的3.8倍,而且他們患的大多是多支病變、隱匿型缺血這類比較復雜的冠心病。這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心臟供血可能還勉強能維持基本活動,但在微循環這個層面,其實已經開始出現波動了。這時候,舌頭、唇部、指尖這些部位,就會頻繁出現麻木、發脹、刺痛的感覺,這其實就是身體在通過這些末梢部位,向我們傳達“供血緊張”的信號呢。
還有一種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嘴唇異常,就是嘴唇持續干裂。哪怕每天喝了足夠多的水,所處環境也挺濕潤的,可嘴唇還是反復開裂。更嚴重的是,有些人嘴角兩邊還老是發炎,好了又結痂,反反復復。你可別以為這只是單純的維生素缺乏導致的,很多時候,它和微血管灌注不良有著很大關系。當冠心病發展到一定程度,身體會自動調整血流分配,優先保證核心器官的血液供應。像嘴唇這種相對邊緣的部位,血流就會相應減少,細胞代謝速度變慢,修復能力也大不如前,角質層更新也變得遲緩,時間一長,就表現為嘴唇干裂。特別是那些動脈硬化程度比較嚴重的老年人,這種唇部慢性干裂,可是冠心病非常典型的早期外在表現。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發現,部分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穩定期的時候,會出現一種被稱為“唇緣炎綜合表現”的癥狀。具體表現為嘴唇輪廓邊緣微微充血,有點干裂,還時不時發癢,偶爾會有脫屑現象。這種情況在常規檢查中,很容易被醫生和患者忽略。但在后續的追蹤觀察中發現,這類表現往往出現在動脈內皮功能已經開始紊亂、血管舒縮反應異常的階段。這時候,患者可能還沒有明顯的心絞痛癥狀,可運動耐量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下降了,血壓波動幅度也變大了,其實這就是冠心病處于潛伏期的一種表現。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新的研究觀察點,就是嘴唇的對稱性。有研究團隊注意到,在部分冠心病患者身上,嘴唇中線偏移的情況特別明顯。尤其是在心肌梗死或者腦卒中發生前幾個月,有些人回看之前的照片,才驚訝地發現,嘴唇輪廓早就不對稱了。雖說這個結論目前還沒有經過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但從神經支配和血管分布的原理來看,這種嘴唇不對稱的變化,很有可能和面部神經肌肉供血不均勻有關。我們都知道,面部表情的變化、嘴角運動不協調,常常也是心腦血管問題的早期外在表現,所以,可別只盯著大家熟知的中風的那些典型癥狀,嘴唇的這些細微變化,同樣不能放過。
嘴唇別看面積不大,可它里頭匯聚了豐富的末梢神經和密密麻麻的毛細血管網,是我們身體內部環境和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它的顏色、形狀、敏感度、干濕狀態,每一個小細節,都和我們體內的循環系統、代謝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緊密相連。冠心病可不是等到心電圖出現異常才開始發病的,從動脈內皮功能下降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在我們身體里悄悄“扎根”了。只是在疾病早期,這些信號實在太微弱了,隱藏得也很深,需要我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再加上細致入微的觀察,才有可能發現。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很多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其實也會直接影響到嘴唇的狀態。比如說糖尿病、高脂血癥,還有長期吸煙的習慣,這些都會讓我們的毛細血管更容易出現痙攣,血液也變得更加黏稠,嘴唇部位的血液循環負擔就會加重。所以說,嘴唇出現的變色、干裂、發麻、刺痛等問題,有時候可不是一天兩天突然出現的,而是這些慢性疾病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
咱們每天早晨刷牙洗臉,對著鏡子的時候,要是看到自己唇色發黑,嘴角開裂,可千萬別不當回事,別覺得這和心臟沒啥關系。要知道,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說不定就是身體拼盡全力,向我們喊出的第一聲健康警報。能不能抓住這個警報,可能就決定了我們是能早一步預防疾病,還是會錯過最佳時機,讓病情進一步發展。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