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2024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郁、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于什么問題?孩子不愿上學是一種病嗎?
拒絕上學不是一種疾病
在北京兒童醫院,“拒絕上學門診”副主任醫師李瑛接診了因為各種原因而拒絕上學的青少年。拒絕上學不是一種疾病,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不管哪種心理問題導致功能受損,直接表現出來的行為很可能就是拒絕上學。
李瑛表示,拒絕上學的現象在初一和高三群體中較為常見,其次是初三和高一群體,這是一種年齡階段性特征。他們常會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部分孩子還會出現軀體化癥狀。
通常,當孩子已經無法維持正常上學時,就表示其心理問題已達到至少中度以上的程度了。
走不進校門的孩子,走不出焦慮的家長
兒童青少年的任何心理和情緒障礙都有可能導致拒絕上學,據相關文獻介紹,全球大約17.8%的兒童青少年存在拒絕上學及其相關問題。我國兒童心身醫學科普通門診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兒有拒絕上學問題。
相關醫生介紹,生物、心理、家庭、社會四個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孩子拒絕上學的行為,突然遭遇這種情況的家長往往手足無措。
在拒絕上學門診,很多父母為了帶孩子看病,放下手中的工作專程請假前來。在問診中,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和無法跟上同齡人腳步的焦慮,成為治療過程中首先需要克服的,李瑛和其他醫生要幫助父母們把期待調整回合理區間。
接診過程中,李瑛發現,一些父母來求助的時候往往急于求成,認為看完醫生孩子就能回到學校了,有的家長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這些做法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結果適得其反。
李瑛說,其實孩子們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自己也很困惑,父母最應該做的其實是先去接受和面對,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嘗試理解他。
在診療過程中,李瑛注意到,如果全家都以治療孩子拒絕上學的問題為中心,孩子的心結可能越來越解不開。他建議,家長可以選擇不再關注、談論孩子上不上學的問題。“父母真正接納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自然而然向你靠近。要相信孩子的成長力量是很足的,要幫他們梳理清楚,把被卡住的點打開?!崩铉f。
強行返校適得其反,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是關鍵
在家長克服焦慮、換位思考,百分之百地接納孩子之后,“拒絕上學門診”的治療就可以轉向孩子了,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成為治療的關鍵。
在治療中,李瑛會給家長兩張表格,分別是《心身治療家庭計劃表》和《行為觀察記錄表》。《計劃表》用于安排孩子一周七天的活動。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約定,進行以文娛活動為主的非課業學習,比如看書一小時、下樓運動一小時等?!队^察表》則是記錄孩子作息、服藥等情況。整個治療是一個持續積蓄力量、小步上臺階的過程,又叫作“行為激活”。
李瑛說,許多父母往往總是關注孩子的大進步,卻常常忽略微小的進步,而實際上,守護這些小進步至關重要。在門診溝通中,他更多建議家長放下對返校時間的過度期待,因為一旦抱有強烈期待,反而可能影響當下的康復進展。
當上學被視作“絕對正確”,離開學校的孩子就要面臨更大的壓力。實際上,拒學的終點是重新找到自我延伸的方式,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那個卡住的結,從中突破,再次出發。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來源 | 央視新聞
編輯 | 李雪
責編 | 姜玉函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