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關稅48小時震蕩 芯片博弈升級
壯志凌云yywz318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新浪財經、中國新聞網等權威媒體報道
2025年4月11日晚,美國政府宣布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關鍵電子產品實施關稅豁免,但不到48小時,政策卻風向突變。白宮高層接連強調豁免為“臨時舉措”,并啟動半導體領域國家安全調查,這場“過山車”式的政策,折射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復雜權衡與全球科技產業(yè)鏈的深層挑戰(zhàn)。
一、突襲式豁免:緩解供應鏈燃眉之急
4月11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公告顯示,20類中國出口電子產品被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半導體制造設備等核心商品?;砻庾匪葜?月5日,已繳稅款可申請退還。
美國商務部2024年貿易統(tǒng)計顯示,中國占美國智能手機進口量的73%、筆記本電腦進口量的78%。蘋果、三星等企業(yè)成為直接受益者,若按原計劃加征145%關稅,iPhone售價或飆升45%。消息公布后,蘋果股價反彈,中國供應鏈企業(yè)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股價止跌回升。
二、政策反復:從“臨時窗口”到戰(zhàn)略審查的48小時轉折
豁免政策的“窗口期”迅速收窄。4月12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明確表示,豁免僅持續(xù)“1-2個月”,旨在“為關鍵商品建立更精準的征稅機制”。次日,特朗普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宣布依據《國防生產法》第232條款,啟動半導體進口安全調查,暗示可能出臺新關稅措施。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指出,此舉體現了美國在“遏制中國科技發(fā)展”與“保障本土供應鏈穩(wěn)定”之間的兩難選擇。政策調整被解讀為“動態(tài)博弈”:短期豁免為企業(yè)轉移產能爭取時間,長期仍服務于《芯片與科學法案》的產業(yè)重塑目標。
三、產業(yè)震蕩:供應鏈“去風險”與本土化挑戰(zhàn)并存
政策不確定性加速企業(yè)供應鏈重組。蘋果公司3月宣布擴大印度生產規(guī)模,計劃2025年實現25%的iPhone產能轉移,部分產品已通過空運方式規(guī)避關稅風險。但半導體產業(yè)鏈的全球化特征難以忽視:其涉及19個國家、超千道工序,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評估顯示,重建完整產業(yè)鏈需投入約1萬億美元,且本土勞動力成本較東南亞高5-7倍。
瑞穗證券分析師克萊恩指出:“臨時豁免無法解決根本矛盾,企業(yè)需為長期碎片化貿易環(huán)境制定多區(qū)域布局方案?!泵绹鐐惐葋喆髮W學者愛德華·菲什曼則警告,頻繁調整關稅可能損害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穩(wěn)定性。
四、中美博弈:政策反制與產業(yè)鏈重構加速
中國商務部4月13日援引《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要求美方“徹底取消違反WTO規(guī)則的301關稅”,強調單邊措施對全球產業(yè)鏈的破壞。同日,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修訂芯片原產地規(guī)則,明確以“晶圓流片地”界定產品來源,反制美企通過東南亞封裝規(guī)避關稅的行為。
光大證券分析,此舉將推動國產替代進程。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企業(yè)已開始承接美系IDM(集成器件制造商)的成熟制程訂單。CSIS報告指出,中國在28納米及以上制程領域的產能提升,正逐步改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格局。
五、短期喘息與長期迷霧:全球產業(yè)面臨“雙軌化”考驗
盡管豁免暫時緩解了科技行業(yè)壓力,但美國政策的高頻調整仍令市場承壓。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艾夫斯表示:“企業(yè)不得不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走廊’中制定戰(zhàn)略,任何決策都伴隨著供應鏈中斷與成本激增的風險?!?/p>
當前,特朗普政府“既要減少對華依賴、又難以擺脫現有供應鏈”的困境,正促使全球科技產業(yè)向“區(qū)域化集群”演變。如何在安全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中美及全球企業(yè)面臨的共同課題。
注: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來源:綜合《紐約時報》中文網、新浪財經、中國新聞網等權威媒體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