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忙碌”這個詞高頻出現在汽車人的字典里。
但忙碌有時候未必是一件好事。2025年的汽車人,更多只是被時代的洪流推著向前走,表面按部就班,卻在深夜獨處時被焦慮刺穿——既無法躺平,又看不清下一站的方向。
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真的太難了。
究竟有多難?一季度中國車市的情況是怎么樣?有哪些解決之道?
在最新一期《駕仕說》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啟示。
01
飽和式攻擊下,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從一季度車市銷量情況來看,合資、豪華品牌依舊是“重災區”,大部分品牌下跌嚴重,期待中的觸底反彈并沒有到來。
在之前駕仕派也出文章進行過詳細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這里再說說我們的觀點。
首先,這些殘酷數字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合資、豪華品牌的銷量失速,更是品牌力和話語權雙重崩塌的現實。
不管是在之前的文章還是播客節目里,我們都曾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合資和豪華品牌當前困境本質是燃油時代紅利的終結,以及其新能源轉型始終滯后。一直以來,海外品牌推出的新能源產品普遍缺乏競爭力,不管是產品力還是價格都不能跟上消費者的需求。
但眼下更大的問題是,存量競爭下,即便合資、豪華品牌加入價格戰也只能短期止血,最好的情況只是堪堪穩住基本盤,獲得增量的唯一出路,就是推出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品。
在此之下,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刺刀見紅”的存量競爭時代,所以毫無疑問的就是: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你會發現,越強勢的車企越是會搞“飽和式攻擊”,而且都是在上半年就要把子彈打完——
比亞迪基本上2025年的重磅新車都會集中在Q1-Q2發布;
上汽大眾在一季度推出了搭載第五代EA888發動機的途昂(參數丨圖片)pro,為中國量身定做的AUDI E也進入量產發布的最后階段,量產版會在上海車展亮相,上汽奧迪A5L轎跑也箭在弦上;
問界M8將生產節奏提前,一個多月預售過去小訂訂單超過12萬臺、產能拉滿的新聞剛又上了熱搜。目測上市即可實現交付、前幾個月的銷量有望震驚車市……
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打的就是一場“速度定生死”、“聲量定存亡”的殘酷高端局,“快魚吃慢魚”、“大魚存小魚亡”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強勢車企開年一上來就大打飽和式攻擊的現狀,這意味著在5、6月份還沒有打出重要子彈的車企,將會徹底失去2025年的市場先機。
02
營銷端口,焦慮蔓延
2025年一季度,加倍的忙碌卻讓幾乎所有參與者的迷茫和焦慮進一步加劇。雖然要做的事情和時間節點都是確定的,但往往也會因為思維的轉化還沒有跟上——反而做得越多、焦慮越重。
比如,駕仕派認為在營銷端“無效傳播”的情況很嚴重,車企想要用有限的成本和時間里做出流量,社交媒體看起來就成為最好的平臺。通過大量的博主們在同一時間發聲造勢,就能有效果,“沖話題榜”、“沖熱搜”盛行至今。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內容質量和影響力沒辦法兼得。流量確實來得快,但是去得也快。流量不等于種草,或者是說——種草種成了野草。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流量的大潮是隨著小時甚至分鐘計算的。對于汽車如此大宗的商品,僅憑借一些看似巨大的流量所種下的“雜草野草”,真的就能影響用戶分分鐘沖動下單?
太難了。
因為流量不等于銷量。下水道流量、轉瞬即逝的雜草流量看起來很美,但圍觀者的注意力一旦散去,考驗產品和品牌是否能獲得持續性穩定成長的,永遠是能夠沉淀下來、甚至具備長期可裂變傳播生命力的優質內容。
駕仕派認為,營銷端口緩解焦慮的方式之一就是善于甄別和過濾信息。假如被裹挾在信息的洪流中而不去甄別,那么永遠都難以擺脫對于流量和熱點的焦慮。
營銷上所謂的長期主義,也是一種面對信息洪流的定力。也只有你懂得如何和流量的洪流相處,才談得上有能力去有效運用流量。
我甚至覺得,流量也是一種能量——其中肯定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量場很雜的品牌,就很難制造出有效聲量來。這也意味著,在上層考核的時候,“唯流量論”在底層邏輯上就是錯誤的。應該是“以(正)能量論”才更為恰當。
營銷歸根結底是一場影響受眾心智的戰役。
假如你自己的能量場都雜亂而不穩定,哪怕是滾滾洪流涌向受眾,也難以引起受眾的好感和共鳴。尤其是,在“讓每一個硬幣都要聽到回響”的當下,硬幣的回響應該是能量的呼應,而不是流量的蒼白回聲。
03
恰汽車飯的媒體,至少出局80%
毫無疑問,2025年汽車媒體領域會經歷一輪大洗牌。雖然“洗牌論”我們都說了好多年。
越是悄無聲息的落幕,才越是逼近大規模出清的時刻。
比如一季度車媒圈最令人惋惜的是“鐵秀”解散,反映出“流量≠變現”的殘酷現實;此外,過去一些小自媒體還能依靠車馬費勉強維持基本經營,但大家逐漸發現,就連“500塊錢的車馬費都無法兌現”或許將會成為常態。
對這種現象,駕仕派認為2025年輿論戰場,贏家靠的是“專業狙擊”,而非“流量炮灰”。
車企營銷口在打輿論戰時,除了“飽和式攻擊”的節奏之外,必須要懂得排兵布陣。畢竟,“飽和式”無疑是有效、但是又非常費錢的打法,肯定不是每一場營銷戰都有能力有資本去打“飽和攻擊戰”。
更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沖鋒隊和游擊隊穿插結合,既具備“齊聲合唱”的召喚力,又具備“一錘定音”的影響力。短平快的熱點部隊不是全部戰場,頂多只是打打頭陣,具備影響力和專業度的媒體,才有能力進行定調。
或者說個暴論吧:當下營銷的真相或許就是,流量大V只是“廣告牌”,專業媒體才是穿透用戶心智的子彈。
垃圾內容堆不出品牌護城河,專業與審美才是刺穿流量噪音的利刃。
但你以及你的領導們,要去接受或者說是要去忍受:專業和審美,本身和流量的相關性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強,因為人聲嘈雜的菜市場圍觀群眾,并不具備專業度和較高的審美。
這就要取決于——你是愿意在明明知道菜市場里面沒幾個你的用戶還要蒙眼狂奔自我安慰?還是愿意去用專業和審美長期、持續去找到那群和你同頻的人,并且去深度影響他們?
回過頭來看,小米和華為,或許已經穿越“找到同頻的人并影響他們”的這條河流,那么他們能夠在汽車領域進行大規模的用戶轉化也在常理之中。假如把他們看作是踏入汽車領域就靠短期營銷賣爆的話,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甚至會進一步影響自己的營銷動作。
回到媒體本身,假如沒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定位,沒有在準確定位下的獨特商業價值,在車企日子都不好過的當下,媒體有什么理由還能舒服賺錢?這是非常違背常識的。
所以駕仕派的判斷就是:
在2025年以及近兩年,吃汽車這碗飯的媒體會面臨大范圍出清。可能現在還不覺得明顯,畢竟幾乎每家都在拼盡全力打“飽和式攻擊”、也就是在打“人海戰術”的階段。一旦進入精細化操作、需要精準狙擊的下一場,對受眾毫無影響力的媒體,且不說復制粘貼的在人海戰役中都已經不如AI好用且廉價,有原創能力但不強的媒體,一樣會面臨無情的淘汰。
無情的并不是對接媒體的營銷口小伙伴,而是這個工作崗位對他來說也將一樣無情。在一個需要比拼真正價值的時代,炙手可熱和黯淡離場,在大部分行業都同時存在。
04
駕仕結語
一季度才結束,我們又來輸出“暴論”了,但真話往往難聽。之前看懂我們預判并且持續打造自己影響力的小伙伴,應該在當下不會那么驚慌。
駕仕派之前所有預判都不會刪除,這讓我們每一步思考都有跡可循。記得在很久之前我引用過兩句詩: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白居易這首詩叫做《宴散》。
應該是在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感覺到,關于汽車的黃金年代正在無可避免地結束,如同一代代汽車人的青春一樣,“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只是新的時代,既有“大霧重重造物忙”,亦是“西郊有密林,諸君出重圍”。
總會有人傲立潮頭。也總會有人黯然離場。是在焦慮中沉淪還是在焦慮中清醒,最終不過是一群人的選擇。
所以我們欣賞大眾對第五代EA888發動機的篤定,拿出了幾乎從未有過的高調,宣稱“機皇重生”。
所以我們敬佩奔馳對于堅守高價值的決絕,從CLA開始,奔馳新生代豪華細分市場的產品組合將由7款精簡至4款,這也意味著從入門級市場開始,未來不會再有“廉價的奔馳”。
比亞迪在一季度打出了史上最為密集的子彈,但這一次,已經沒有一顆叫“價格戰”。在曼谷車展,中國品牌已經用更密集的產品營銷,打贏了對豐田本田在車展銷量上的第一戰。
問界、小鵬都已經或是即將全面切換主力產品陣容,賽力斯超級工廠加班加點的新聞,宣告著新車對于爆款的強烈渴求。
零跑則是拿出了和斯特蘭蒂斯合作之后的首款全球化作品B10,并且以9.98萬元的價格錨定500+公里的純電續航、11.98萬元激光雷達+高通8650芯片再次定義了“全民智駕”,今年在銷量上霸榜幾乎已經沒有懸念。
蔚來在開局不利當中,選擇堅決轉型。蔚來、樂道、螢火蟲新車都箭在弦上,甚至說命運之劍將懸于這輪新車攻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蔚來,至少還擁有一輪出牌的機會,然而那些已經不再擁有聲量的品牌,將暫時或是永久告別牌桌。
一切外在的不確定因素,都將進一步加劇中國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2025年,不管是對于汽車廠家還是媒體來說,都將沒有什么勝利可言——因為挺住就是一切。
然而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對自身價值以及價值觀的堅定信念。
當我們認同變化就是常態,對于交替和更迭便會更為坦然。當下中國汽車市場的每一位參與者,能力固有高低,但希望我們的底層價值觀都趨近一致:
用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作品,引領汽車產業在正能量而不是雜亂能量中不斷向前,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時代的前方留下腳印。假如無法用自身能量影響整個市場向上向善,銷量再好也只會是曇花一現。
在白晝盡頭,我們將以自知踏上征途。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