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中方做好了各種準備,但有一項準備沒有做,那就是特朗普跪得如此之快。前幾天還在大聲威脅,叫囂中國必須妥協,他在等中國的電話;結果說出去的話還沒有涼,他就改口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還沒掄圓,就卡在了半空。最近兩出戲,徹底暴露了美方的外強中干。第一出戲:關稅系統“精準宕機”。就在中方宣布對美商品加征關稅后,美國海關突然宣布“系統故障”,導致特朗普剛簽發的“對等關稅”政策無法執行。這套說辭的荒誕程度堪比“臨時工背鍋”——系統早不壞晚不壞,偏偏在關稅戰升級時壞,還一修就是幾十天。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過是特朗普給自己找的“技術性臺階”。畢竟,若真按計劃加征125%關稅,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怕是要集體造反。
第二出戲:豁免清單“自打耳光”。更諷刺的是,白宮隨后拋出一份長達37頁的豁免清單,涵蓋智能手機、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中國出口主力商品,幾乎占對美前十大品類的半數。這些領域是美國高科技企業賴以生存的供應鏈核心。特朗普嘴上喊著“對華脫鉤”,身體卻誠實地給相關產品開綠燈——這不是認慫,什么是認慫?
這兩件事,看似巧合,實則必然。當關稅戰打到“傷敵八百自損一萬”時,特朗普終于發現,自己的“極限施壓”成了“極限自殘”,然后就是各種“花式找臺階”。
美國經濟扛不住了,因為這場關稅戰,讓美國付出了三重代價。
首先是經濟,有專家警告,如果不停止關稅戰,美國經濟將倒退十年。亞特蘭大聯儲預測,2025年一季度美國GDP將萎縮2.8%,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57.9,創兩年半新低。更致命的是,美國年通脹率可能突破4%,民眾為關稅買單的怨氣直逼“拜登通脹”時期。當年特朗普嘲諷拜登“搞垮經濟”,如今自己卻成了“通脹推手”——歷史果然是個輪回。
其次是美元霸權根基動搖。關稅戰逼得全球供應鏈加速“去美國化”。中國企業轉向越南、墨西哥轉口貿易,歐盟、日本紛紛對美報復性征稅。當各國開始用人民幣、歐元結算規避美元風險時,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反而成了砸向美元霸權的一記重錘。
最后是服務貿易遭遇“禁入令”。美國雖然是實物貿易方面是出超,但在服務貿易方面,一直是入超,而且規模還不小;既然美國只談實物貿易、不談服務貿易,那么我們就幫美國人好好回憶一下。前幾天,中國接連發布旅游、留學預警,就是針對美國的服務貿易,此外越來越多的歐洲游客放話“特朗普任內絕不去美國”,美國領土變禁區,這對美國服務貿易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消息。
特朗普曾自信滿滿地宣稱“關稅是字典里最美的詞”,但真打起來才發現,自己手里根本沒牌。
中國的反制,招招見血。美方加征關稅,中方立刻對等反制,同時掐住稀土出口、封殺12家美企供應鏈。更狠的是,中國啟動“內循環+區域合作”雙引擎:消費對GDP貢獻率超73%,與東盟貿易額逼近7萬億。特朗普想靠關稅逼中國低頭?抱歉,中國的經濟底盤穩得很。
反觀美國,除了“加稅—豁免—再加稅”的死循環,只剩嘴硬。特朗普一邊威脅“對華關稅升至125%”,一邊偷偷給盟友降稅求饒;白宮高喊“寬宏大量”,卻暗戳戳要求中方“給臺階”。這種精神分裂式操作,連華爾街都看不下去了——道指單日暴跌1100點,資本用腳投票給特朗普的政策判了死刑。
特朗普現在踩剎車,晚了。關稅戰像潑出去的水,傷害早已無法逆轉。歐盟、日本、東盟,這些曾經的“美國盟友”,如今忙著和中國簽協議、建通道。RCEP框架下,亞洲供應鏈自成體系;稀土管制令下,美國軍工企業急得跳腳。美國農民眼睜睜看著中國市場被巴西大豆搶占,得州石油商人的頁巖油堆在港口無人問津:所謂“讓制造業回流”,成了天大笑話。
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正在崩塌。特朗普把WTO規則踩在腳下,用關稅勒索盟友時,他摧毀的不僅是貿易秩序,更是百年來美國建立的“規則霸權”。如今,各國寧可繞開美國另起爐灶,也不愿再當“美元霸權”的陪跑者。
特朗普以為關稅是“讓制造業回家”的魔法棒,實際成了擊穿美國經濟底線的穿甲彈;他幻想“美國優先”能讓世界屈服,卻換來全球“去美國化”的集體反擊。這場鬧劇終將寫入歷史課本:一個超級大國如何因傲慢而自毀長城,一個政治狂人如何用關稅大棒砸碎自家霸權根基。
至于特朗普,或許未來人們提起他時,只會記得那個一邊加稅一邊找臺階的“滑稽總統”;畢竟,我們確實挺懷念他當初嘴硬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