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俄烏戰場上,“風暴陰影”這款巡航導彈算是真正露臉,迎來它的實戰檢驗。這款導彈是歐洲那邊幾家公司合力研發的成果,個頭不小,長度大概有五米多一點,直徑接近半米,加上翅膀得有兩米五寬。導彈本身分量也不輕,足足有一點三噸重。為不容易被發現,設計上就特別考慮隱身,外形線條流暢,表面還涂能吸收雷達波的特殊材料,目的就是盡可能躲開對方的雷達掃描。
“風暴陰影”找目標靠的是一套組合拳,結合慣性導航、全球定位系統信號還有地形匹配技術。這套系統讓它的準頭相當不錯,據說打目標的偏差能控制在十米之內。關于能打多遠,出口的版本一般限制在二百五十公里左右,但研發國自己用的型號,射程能達到五百六十公里,這個距離足夠威脅到縱深目標。它攜帶的戰斗部有四百五十公斤重,是高爆炸藥,專門用來對付加固工事或者重要建筑,破壞力很強。
在沖突中,俄軍方面顯然對這款新到的導彈高度警惕。針對烏克蘭方面可能存放“風暴陰影”導彈的倉庫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俄軍調動不少家底,包括各種類型的導彈和無人機,接連發動據稱多達十八輪的猛烈打擊。
這些打擊行動目標明確,就是想在這些導彈形成更大威脅前將其摧毀在地面。與此同時,烏克蘭的特種部隊也不是沒有動作,曾嘗試對被襲設施進行反擊或奪控,雙方圍繞這些高價值目標展開激烈的較量。
俄軍的防空系統在這期間也全面運轉起來,攔截不少來襲的烏克蘭導彈和無人機,試圖保護己方目標并削弱對方的反擊能力。有烏克蘭方面的倉庫在空襲中被命中,發生劇烈爆炸,一些油庫也冒起濃煙,顯示打擊造成實質性破壞。當然,攻防轉換中,俄軍自己也付出一些代價,有戰機和發射出去的導彈被烏軍成功攔截或擊落。不過從結果來看,俄軍似乎還是成功打擊烏克蘭的一些重要軍事節點。
這次針對性的打擊行動給烏克蘭方面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據報導,襲擊直接導致大約兩千一百二十五名人員在現場遇難,這對本就兵力緊張的烏克蘭軍隊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人員打擊。如此大規模的人員損失,很大程度上削弱烏軍在特定區域的作戰能力和后續潛力。失去的不僅是生命,還可能包括操作和維護這些先進武器系統的專業技術人員,這種損失短期內很難彌補。
除人員傷亡,存放導彈的倉庫被毀,意味著烏克蘭失去一批重要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彈藥物資和關鍵燃料的供應也因為相關設施的破壞而受阻,這就像是被掐住后勤的脖子,對前線的持續作戰能力造成直接影響。
部隊的士氣也難免受到這次重挫的打擊,眼看著重要的援助武器還沒來得及發揮更大作用就被摧毀,心理上的影響不容小覷。烏克蘭方面現在面臨著緊急尋找替代補給線路和加強后方防護的雙重壓力。
這一系列圍繞“風暴陰影”導彈展開的攻防和造成的后果,迅速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注意。大家再次認識到這場沖突的殘酷性和復雜性,特別是高技術武器介入后帶來的高風險。對于烏克蘭而言,這次損失凸顯其對外部軍事援助的依賴,同時也加劇其對更多國際支持,特別是先進防空系統的迫切需求。失去這批導彈,讓烏克蘭在戰場上少一張可以威懾對方縱深目標的牌。
俄羅斯通過這次成功的打擊行動,也向提供武器援助的西方國家發出明確信號,顯示其有能力和決心摧毀這些援助武器。這可能會讓北約等國在未來向烏克蘭提供類似敏感武器時更加謹慎,援助方式或許會變得更加隱蔽,以降低被俄軍發現和打擊的風險。
同時,這也迫使俄軍必須持續升級自身的探測和防御體系,研究更有效的戰術來應對像“風暴陰影”這樣具備隱身突防能力的新威脅,戰場上的技術和戰術博弈仍在繼續升級。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