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速老齡化的趨勢給抗衰老產業前景釋放巨大潛能。考慮到《國際疾病分類(2018)》提出的“衰老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已逐漸成為共識,醫藥領域由此承接了抗衰品類的海量需求。
但在產業實際運營中,上游研發端的抗衰老相關研究有進展無突破。中游制造環節,仍缺乏國際公認安全有效抗衰老藥物,國內抗衰品類市場常也處于無標準方式、無頭部產品、無統一認知的“三無”狀態。至于渠道端的零售藥店,亦遭遇門店客流下滑、銷量增長瓶頸、藥品利潤下滑的沖擊。破局“健康老齡化”成為醫藥產業的核心課題。
作為中國創新中藥引領者的以嶺藥業,希望借對八子補腎膠囊的研究,探討中醫藥抗衰老生物學機制,揭示衰老核心病機,開辟中醫藥抗衰老干預老年病新途徑。
老齡化加劇,業界共議抗衰老科學機制
“預計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0億,占比22%,是現在的兩倍。65歲以上人口將是5歲以下兒童數量的兩倍多。”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前世界快速老齡化的大趨勢。而中國預計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億,約占人口比重26.9%。
同期,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從60年前的54歲延長到73歲,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也由44歲延長到77歲。可處于中等和不良健康狀況的時間占壽命的比例卻沒有變化,全人類50%的預期壽命處于不良和中等健康狀況。
“第一次長壽革命即將完成,因為嬰兒/中年死亡率的改善意味著大多數人可以預期活到老年。第二次長壽革命則需要通過抗衰老等不同方式,確保不僅活得更長,且更健康、富有成效。”在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抗衰老促進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醫藥抗衰老大會上,相關專家如此表示。
河北省絡學創新醫藥研究院賈振華教授
“衰老是各種分子和細胞損傷隨時間逐步積累的結果,是不可抗拒的生理過程,也因逐漸發生病理變化促生疾病。而過早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嚴重影響壽命與健康。”河北省絡學創新醫藥研究院賈振華教授談到,目前學界認定293種疾病種有92種與增齡有關。“最主要的是心臟病、中風、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腎病和癌癥,引發的50%死亡率歸因于衰老相關疾病。”
談及當前抗衰老研究存在的階段性問題,賈振華教授介紹,以骨骼衰老為例,這是一個復雜過程,受到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多重因素影響。此外,目前缺乏統一的衡量衰老程度的標準,不同研究使用的結局指標不同。抗衰老研究需長期隨訪和大樣本量,導致研究成本較高、實施過程中干擾因素較多。
另外,抗衰老研究也面臨各類倫理和社會質疑。“延長壽命是否加劇老齡化,并加劇對資源、環境的負擔?若抗衰老技術只能被富裕階層獲得,是否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公?”
縱觀目前的抗衰老干預方式,生活方式中包含了運動、飲食干預、減肥等選項。地中海飲食、橄欖油、堅果、生酮飲食都是社交平臺的熱門搜索詞。
藥物干預類別中,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朱立國教授介紹,具有潛力的抗衰藥物主要包括NAD+補充劑,研究發現煙酰胺核苷(NR)和煙酰胺單核苷酸(NMN)可延緩模型動物衰老;二甲雙胍、阿卡波糖通過激活AMPK、調節mTOR/IGF-1通路、減少ROS產生。衰老細胞清除策略——靶向清除衰老細胞或阻斷其分泌表型(SASP)是新興研究方向。
中國工程院朱立國院士
“前沿技術如CRISPR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篩選(卷積神經網絡)、系統生物學(表觀遺傳時鐘)為抗衰研究提供新工具,有助于發現新的抗衰老靶點和藥物。”朱立國院士分析道。
而考慮到整體與多系統衰老同步發生,肌肉、皮膚、骨骼、視網膜、腸道、胸腺、卵巢、大腦都不能避免。針對整體與多系統衰老機制的研究,是抗衰藥物研發的基礎。
“中醫延緩衰老的核心法則是使機體恢復陰陽平衡協調的狀態,即臟腑的協調、形神的協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朱立國院士認為,從干預手段看,中藥(如補腎填精方劑)、針灸、導引等多元療法,在“治未病”三階段(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具有豐富經驗。骨骼衰老防治領域,基于"腎主骨""肝主筋"理論,強調補腎填精、調和氣血為核心。
天津中醫藥大學邊育紅教授也在分享《復方中藥通過調節干細胞抑制骨衰老和改善皮膚老化的機制研究》學術報告時介紹,許多老人希望通過補鈣緩解骨質疏松,其實遠遠不夠。中醫認為,腎主骨,腎精充足,才能更好地吸收血液中的鈣沉積到骨骼;另一方面,腎精虧虛會導致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功能受損,尿鈣排泄增加,所以補鈣同時也要補腎精。
天津中醫藥大學邊育紅教授
“腎為先天之本,貫穿在人的生長、壯、老、已的各個環節里。隨著年齡增長,腎精逐漸被消耗,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可很多人一提到補腎就認為是壯陽助性,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邊育紅教授提醒,中醫的補腎精更多是強調在整體的基礎上調節機能狀態,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讓機體達到平衡的狀態來延緩疾病的發生。
以臨床循證研究為基,八子補腎為健康老齡化提供中醫藥方案
找到衰老的成因,藥物干預機制是否奏效也需要具體的循證參照。
賈振華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聯合8家臨床中心開展了“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研究入選符合中醫腎精虧虛證且相關癥狀評分符合要求的受試者,通過腎精虧虛核心癥狀量表、相關衰弱評估量表等指標,全面客觀評價八子補腎膠囊在抗衰老方面的臨床價值。研究證實,八子補腎膠囊能夠顯著改善衰老人群的衰老癥狀,改善軀體、心理衰老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增強老年運動能力和耐力,顯示出中醫藥在抗衰老領域的獨特優勢。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衰老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邊育紅教授指出,八子補腎膠囊能夠改善成骨蛋白和衰老相關蛋白含量,改善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的不平衡,從而改善SAMP6(快速老化模型)小鼠的骨密度、骨礦含量,以及骨小梁的形態與結構,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
同樣,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證實,八子補腎能顯著升高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從而改善骨材料構成。與衰老組相比,八子補腎組小鼠骨骼的極限載荷升高約30%,說明八子補腎可以改善骨骼強度。研究成果不僅在《中國骨質疏松雜志》上發表,八子補腎也被《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病證結合診療指南》列為推薦藥物。
衰老是慢性肺纖維化的突出危險因素。倪春輝教授指出,衰老的特征表現為細胞周期停滯和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的激活。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中,衰老標志物p16和p21的表達顯著升高,衰老細胞通過分泌炎性因子和細胞外基質(ECM)蛋白,加速纖維化進程。
其以八子補腎進行抗衰老與抗纖維化作用研究中發現,矽塵誘導的肺纖維化模型中,八子補腎顯著降低肺組織氧化應激水平(如H?O?),減少膠原沉積和衰老標志物(p21、α-SMA)表達,改善病理損傷。
皮膚抗衰的功效期待已在化妝品產業廣泛接受,但美容并不完全等于抗衰。“皮膚衰老往往表現為皺紋、松弛、色斑等,造成這些問題的核心原因是膠原蛋白流失,這一過程由內源性(如膠原蛋白合成不足、加速降解等)和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線誘導的光老化)共同驅動。”邊育紅教授談到,表皮干細胞的生物標志物COL17A1蛋白在皮膚穩態中起著重要作用。小鼠COL17A1基因缺陷會導致皮膚萎縮,同時表皮干細胞群損失。
其在大會上展示的實驗結果顯示,八子補腎可以通過改善皮膚組織的氧化應激、凋亡、自噬,以及干預表皮干細胞,來協調皮膚穩態,明顯干預實驗動物的皮膚真皮層厚度、膠原纖維含量,使皮膚衰老、皮毛脫落等問題進一步得到改善。
此前,在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的“氣絡學說指導八子補腎膠囊抗衰老研究專家論證會”上,專家論證意見指出:基于氣絡學說的精氣神理論,形成抗衰老研究的新思路;研制了專利中藥八子補腎膠囊,具有補腎填精、燮理陰陽、溫扶元氣、充養形神的抗衰老功效,有望成為中醫藥抗衰老的代表中成藥。
“治未病、調根本、促平衡”,中醫藥應對衰老相關疾病,實現“健康老齡化”大有可為。
林辰/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