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貨幣往往被看作該國形象的代表,像日本、英國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其肖像慣會采用君王形象。
可令人不解的是,1984年日本新版貨幣采用了有別于以往的肖像。
出現在最大面額上的人不再是神與皇族,而是被一個普通人取代,他的名字叫福澤諭吉。
這一變更使得福澤諭吉在這個位置上呆了40年之久,直到2024年日本重新印刷新版貨幣時才換成了別人。
這不僅令人好奇,一個普通的日本人憑什么能夠取代至高無上的神與皇族,霸占這么重要的位置,長達40年。
1835年,大阪的地界上誕生了一個影響日本今后歷史的小男孩,他被取名叫做福澤諭吉。
遺傳自父親對于中文的喜歡,福澤諭吉一樣好學聰敏。
但命運并沒有眷顧他,年幼的福澤諭吉過早的失去了父親。母親沒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只能帶著5個孩子回到了中津的鄉下。在那里,將孩子們帶大。
此時的日本社會尚處在幕府時代,但幕府已是猶如清朝一樣的腐朽政權,覆滅只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1853年,黑船事件發生,標志著日本正式踏入了清朝的后塵。
事件發生的頭一年,福澤諭吉剛滿20歲,他從中津的鄉下來到了長崎。
因為,長崎是當時日本對外的窗口,與西方荷蘭的交易十分密切,因此蘭學在這里最為繁盛。
因為接觸到西方思想與文化,福澤的個人思想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1860年,作為日本方面的代表,他有幸去美國出差。在那里,他見到了工業革成績,更是被西方世界的繁華所震撼。
同許多清朝子弟第1次到美國一樣,福澤的內心掀起了驚濤駭浪。
如果說美國之行只是讓福澤在眼界上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么,1862年的歐洲之行,則是徹底改變了福澤的思想。
在歐洲,福澤更能直面西方文化的沖擊。所以,這一次他靜下心來,從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等方方面面,對于西方來了一場外科手術式的了解。
福澤根據自己在歐洲的所見所聞以及深層次的思考,編寫了一部西洋事情。回國之后面向整個日本予以刊發。
這本書造成的影響是空前絕后的,日本人雖然見識了西方的堅船利炮,但還沒有見識過西方的軟實力。
這本書為日本了解西方提供了窗口,更是打開了日本向往列強、變為列強的夢想。
福澤除了用書本影響日本人以外,還親自下臺,組建了私塾,開始招收日本人教授西方學識。
1858年,私塾建立之初,還僅僅是幾間破木頭房子而已。等到1867年,福澤的私塾規模已經達到了之前的30余倍,招收的學生更是達數千人之多。
這些人成為了思想傳播的種子,帶著各自的使命,在日本各地、各行業開始了播種。
窗外的世界是殘酷的,西方列強強加在日本人身上的壓迫一刻未曾停止,日本人之間的戰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唯獨福澤和他的私塾巋然不動,默默的為日本的現代化培養著基層力量。
1901年,福澤突發腦溢血死亡的時候,整個日本都為之震驚,紛紛在感嘆日本失去了一個巨人,更是錯失了一個時代。
福澤被日本人譽為日本近現代之父,思想上的啟蒙老師。
那么,他有哪些觀點值得日本人追捧?
1872年,福澤編寫了一本勸學篇,在這本書籍當中福澤闡述了很多日本聞所未聞的觀點。
其中,有一條是“天不生人上人,亦不生人下人”。話語之間透露著平等之意,雖然對當時的日本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但已經在日本人的心中開始埋下了改革的理念。
除了主張人平等以及人格獨立以外,福澤還為日本的現代化制定的路線。
福澤考察了美國與歐洲之后得出一個結論,現代化是有一個固定的順序與模式的。
思想必須率先實現現代化,進而制度實現現代化,之后才是器物實現現代化。
這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規則與順序,思想、制度、器物三者的順序不能顛倒,更不能省略。
如果直接踏上器物現代化,那,么結局是天崩地裂。
福澤作為19世紀的人物,已經開始意識到青年在社會當中的作用。
他指出,如果一個社會青年人追求的是當官,那么,這個社會將沒有未來可言。
福澤和他的父親都十分中意漢學,但接觸了西方思想以后,福澤的觀念出現了松動。
他率先對儒學發起了攻擊,強調要打破儒學的桎梏,追求精神上的自在。
這才有了,“一人獨立,一國獨立”的言論。
福澤諭吉雖然是窮苦百姓,但他的觀點卻是皇天貴族所不能達到的高度。
這股啟蒙之風在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1984年福澤諭吉登上了日本貨幣肖像的位置。
且是日本面額最大的貨幣,這一登就是40年之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