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4日,《蘭州大學報》發表文章《在馬爾克斯的鏡像里,跑出中國運動品牌新敘事》。
馬孔多創始人艾國永1996-2000年就讀于蘭州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今年是他畢業的第25年、創立馬孔多的第10年。他說:“蘭州大學的四年,是我人生旅程非常重要的四年。”
馬拉松助手轉載全文,標題有更改。
作者/周雪嬌 曹穎 魏淵博
轉載自/蘭州大學報
在長篇小說《百年孤獨》中,馬孔多是一座從無到有的蜃景小鎮,而在現實中,艾國永則將這個名字化作了中國跑步裝備制造產業的一匹黑馬。
經歷了從傳統媒體人到國產跑步品牌領軍人的華麗變身之后,蘭州大學1996級市場營銷專業校友艾國永,用十年時間帶領馬孔多殺出紅海,成長為年營收2億+的跑步裝備標桿品牌,在創業這場馬拉松比賽中越走越遠。
他說,未曾心泣者,不足以言創業。走上創業這條路,他始終心懷感激。
簡單概括一下他帶領馬孔多的成就:自2015年創立以來,馬孔多實現營收五年激增60倍———從2019年的404萬元飆升至2023年的2.44億元;打造了“防汗手機短褲”等原創爆品,每一次創新都收獲極佳的市場反饋;依托七大科技平臺,深耕跑步領域。
艾國永正在帶領馬孔多以馬拉松競賽般的耐力在競爭激烈的跑步市場中搏殺,而他也堅信,就像《百年孤獨》這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一樣,馬孔多也能達成看似魔幻終成現實的愿景。
蘭大,夢的開始
18歲那年,艾國永坐在綠皮火車上,搖搖晃晃地看著窗外的景色。從南京到蘭州需要36個小時,在顛簸的路途中,看著窗外的土地從碧綠轉為褐紅,家鄉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他明白,接下來的一路,都要自己獨立面對。
初入蘭大,他首先感受到的是西北的廣袤。入學第一學年,在皋蘭山上植完樹,坐在山頂,看著層層疊疊的丘壑,艾國永感受到與老家安徽截然不同的風貌,他覺得這一切都很“大氣”。在這種氣質的浸潤下,艾國永覺得做人、做事要像大西北一樣大氣,“在利益上只虧待自己,盡量不虧待別人”。
蘭大課堂,是他最早萌生創業理想的地方。在艾國永記憶里,一位老師說過,在一些國家,學市場營銷的學生,一半選擇了創業。這句話在艾國永心中扎下了根,他覺得創業才是自己的終途。命運的子彈,或許便是在此刻上膛,從銷售人員到媒體主編再到賽事承辦,他最終還是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
艾國永與體育的深厚緣分,也在大學校園中埋下伏筆。大一入校不久,學校舉辦新生籃球賽,艾國永擔任系新生隊的教練兼隊長,面對懸殊的選材差異,身在小系的他們依然憑借彼此流暢的配合、無私的助攻,在22支隊伍中打進了半決賽。
“創業需要對內協作、對外競爭,這和籃球賽一模一樣。”艾國永回憶起那段賽場揮汗的時光,認為體育也像是對人生的模擬,充滿新鮮的刺激和未知的挑戰,同時需要不懈努力和頑強協作才能贏到最后。而他對體育的熱愛,也引導著他從事與體育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并支撐他以馬拉松般的耐力進行了多年的事業長跑。
回想起大學時光,艾國永坦言在蘭大的幾年過得輕松恣意,但也留下了遺憾。多年后返校時,他看著校訓“自強不息,獨樹一幟”仍有愧意。但母校寬厚的胸懷始終滋養著他的精神和事業,2015年辭去媒體的工作開始創業之后,蘭大校友和校友辦對其創業的鼓勵和支持,更加深了他對蘭大的認同感。
所以,不久后他贊助蘭大跑團參加蘭州國際馬拉松比賽,期待與他們一同奮力拼搏,展現蘭大學子自強不息的精氣神。這是他對母校的回饋,也是對自己的期許。大學的四年時光一晃而過,他對此感到惋惜和愧悔,但面對創業的風浪,他卻緊緊抓住了每一絲機會,真正踐行著“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
創業,值得
2000年從蘭大畢業后,艾國永選擇了專業對口的市場營銷工作。3年后,他第一次嘗試創業,但因經驗不足失敗了。此后,憑借對文字和體育的熱愛,他進入媒體行業,先后就職于《足球之夜》《華夏時報》和《新京報》,一路發揮著自己的光熱。
在媒體工作的十二年,他長期就職于體育媒體板塊,可以說,對體育的愛好和關注從未消解,因此“創業選擇體育賽道,也是情理之中”。艾國永見證了都市報最繁榮的時期,但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征途不止于此。
2013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艾國永感受到了傳統媒體的潛在危機。2015年,他結束手頭的工作,正式退出《新京報》。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新的職業方向,一是投身互聯網大廠,二是自主創業。雖然此時距離第一次創業已經過去十二年,但曾經在蘭大課堂上種下的那顆種子再次顫動起來,他知道,如果再不創業,就不可能有創業的機會了,于是他毅然決然踏上創業這條“不歸路”。
這一年,他37歲,命運的子彈“砰———”地一聲,終于射向遠方。
就像曾經獨自踏上前往大學的列車一樣,艾國永深知前路漫漫,一切需要自己獨立面對。艾國永老家在安徽農村,父母均在務農,他給自己的定位是“草根創業者”。剛創業時,父母擔心他創業失敗傳出去被外人笑話,甚至不敢跟鄰居說。創業數年以后,鄰居們還以為他在《新京報》當主編。他理解,并不拆穿。
盡管緘默猶如平靜的海面,但艾國永知道深海中的波浪是如何劇烈翻涌。“余華有一本小說,名字叫《活著》,馬孔多最困難的時候,我也希望它能活著。”
最初的五年,馬孔多以主辦和承辦馬拉松賽事起家,留下一些口碑良好的賽事,一切也在穩步推進。2019年,艾國永決定轉型跑步鞋服研發與銷售。他了解市場動向后發現,盡管跑步裝備市場看似被國內外品牌環伺,但細分市場還是存在缺口,這意味著做裝備比做賽事的營利天花板更高,更能支撐起他做一個大企業的夢想。
但這也帶來了新的困境。馬孔多轉型第一年,上半年銷售額僅90萬元,雪上加霜的是,因經驗不足和不良廠家合作,花了錢收到的貨卻是殘次品,導致公司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危險,一度難以給員工發放工資。但艾國永絲毫不服輸,他拼盡全力維持企業生存,先是貸款給員工們發放薪資,又抵押了在北京的唯一一套房產,換取馬孔多的生機。
“是我創立的馬孔多,我是它最后的責任人。當我為馬孔多押上全部身家,我認為那是我創業的真正開始。”這是他創業的第五年,為此,艾國永付出了孤注一擲的勇氣。
2020年,轉型跑步裝備的第二年,艾國永接受《跑者世界》雜志專訪
市場反應證明,艾國永的選擇是正確的。2020年,馬孔多全年銷售額達到1800萬元,同比增長227%;2022年,馬孔多闖進2021京東“年度好店”百強榜;2023年營收突破2.44億元,5年時間,翻了60倍。一切都來之不易,艾國永亦倍感珍惜。他坦言,轉型第一年里,馬孔多流失了50%的老用戶,但因為產品相對領先,又涌入了50%的新用戶。這也更堅定了他走“專業、科技、原創”的產品之路的信心。
今天,馬孔多又一次來到轉型的節點,這是他又一次折騰的成果。他曾說:“創立馬孔多,就是為了創業。想創業,源于我熱愛折騰的天性。”正因愛折騰,馬孔多才幾次掙扎于生死線,最終活了下來。
“一年創業,是三年打工的厚度。”談起十年創業的人生經歷,艾國永覺得非常值。創業是一場馬拉松,每當這場馬拉松出現危機時,他都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定,一定要堅定地在所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盡管歲月流逝,但他還是如同大學時期在籃球場上拼搏一樣永不言棄。
在百年孤獨里跑出百年品牌
在艾國永看來,這場持續了十年的創業馬拉松的終點,并非僅僅是將馬孔多打造成“又一個運動品牌”。這位深耕跑步領域的創業者,已經將“專業、科技、原創”三大基石熔鑄為企業的發展基因,在喧囂市場中開辟出一條不同于其他運動品牌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2025年1月7日,第十一屆體育大生意年度大會暨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艾國永作為嘉賓被邀請參加,并以《》為題發表演講。
艾國永表示:“卷是社會消費品的萬惡之源,卷的危害性數不勝數,卷死了供應鏈,卷死了自己,卷死了消費者。卷,這件事真的很菜,所以我叫它‘卷心菜’。卷了5年,在2023年下半年我幡然醒悟,以前參與卷,今后不再卷。”
參加2024年體育大生意年會,發表拒絕內卷演講
艾國永認為,要想做專業的跑步品牌,就必須將注意力傾注在跑步本身。
得益于長期堅持籃球、跑步等多種運動的經歷,艾國永非常清楚且關注運動者對運動裝備的每一個要求。跑步的過程、體溫、天氣,以及跑步者的健康需求都是艾國永關注到的細節。他認為,做產品就要關注用戶的痛點。如何讓馬孔多品牌成為人們一想到跑步,就欣然前往的“目的地”,是馬孔多這一品牌的“精神內核”。
與自播部負責人蘇菀去導演俞白眉的電影里客串
例如,高溫夏季,能防汗的手機兜是跑者的剛需,為此,他們推出了高汗環境下能裝手機的跑步短褲(簡稱“防汗手機短褲”),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得益于巧妙的設計和良好的實用性,這款短褲也成為了馬孔多的常青款,一直備受跑友喜愛,充分印證了“以專業洞察創造用戶價值”的商業邏輯。
在打造出色的產品之外,艾國永表示,馬孔多一直肩負著雙重使命,不僅要做科技跑步裝備的引領者,更要做中國跑步文化的推廣者。
對內,企業通過“月度跑量激勵計劃”將員工健康管理納入管理體系。對外,馬孔多發起的“馬孔多兔子贊助計劃”深度嵌入中國馬拉松賽事生態,通過為全國近百場賽事的官方配速員提供專業裝備支持。
在社會責任維度,這位西北學子曾帶領企業多次向甘肅、西藏地震災區捐贈御寒物資,并將公益定義為“代表消費者捐贈”,踐行“取之于消費者,回饋于社會”的初心。
“當行業熱衷于追逐流量時,我們選擇深耕跑者的真實需求。”艾國永這樣闡釋品牌的“向上、向善”價值觀。
2024年馬孔多秋冬新品發布會結束之后,艾國永與歐陽夏丹及達人一起合影
艾國永坦言,品牌全球化就如同馬拉松一般,沒有捷徑可言,唯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做好產品,才能奏響中國運動品牌在世界舞臺上的華美樂章。
未來,艾國永將續寫《百年孤獨》式的創新寓言———用專業、科技、原創交織的魔法,在跑步品牌領域構筑起連接夢想與現實的馬孔多新鎮。
馬孔多創始人艾國永視頻號已上線,在這里,我們會分享有用的跑步知識、有趣的跑步段子、跑友故事和產品評測等等,還會不時為大家送上各種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