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廠發生‘爆炸’……”仲春時節,隨著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響起,武警重慶總隊機動支隊某分隊官兵迅即完成編組,展開一場綜合救援訓練。
對“染毒”區域進行洗消。
據介紹,此次訓練涵蓋多個課目,著力錘煉官兵協同行動和應急處置能力。
除了化工廠爆炸,還有應急搜救訓練。搜索組官兵操縱雷達生命探測儀,精準確定“受困人員”位置。隨后,官兵利用擴張器和承重氣墊等設備對危險部位進行加固,借助鑿破、剪切裝備在斷壁殘垣中開辟救援通道。
訓練并不少見,但這次訓練中的武警救援車十分有看頭。
絕對是讓各個消防救援隊伍羨慕的存在~~~
武警部隊裝備的重型救援箱組車是一種高度集成化、模塊化的多功能救援裝備,其設計理念和技術應用顯著提升了應急救援的效率和適應性。
它可以攜帶搶險救援中所使用的主要裝備分為輔助類、頂撐類、破拆類、繩索類等9大類裝備共600余件。能輕松應對各種救援情況,及時采取對應措施。
雖然普通人看上去,它只是一輛普通的箱式貨車,更甚者,就只是2個巨大的盒子。
但是,一旦展開,它將發揮強大的救援實力。
9大類600余件套各種各樣的救援裝備就被巧妙地安排在里面,沒有一寸空間的浪費。
高度集成化設計
重型救援箱組車采用模塊化設計,通常由一個載重底盤搭載多個可拆卸的集裝箱式器材箱,內部空間經過優化,能夠容納多達 600余件救援裝備,涵蓋破拆、頂撐、偵測、繩索、輔助等9大類工具(如液壓剪斷器、高壓承重氣墊、液壓圓盤鋸等)。
通過快速更換不同場景的模塊箱(如地震、水域、危化品救援箱),實現“一車多用”,靈活應對多種災害類型。
多功能性與智能化
吊裝與牽引能力:配備大噸位液壓絞盤(如10噸級)和高強度吊臂(起重力矩可達100噸/米),支持重型吊裝和牽引作業。
輔助系統:集成發電、照明設備,可為救援現場提供電力支持;部分車型還配備獨立乘員室,最多可容納9人,保障班組協同作業。
遠程操控技術:部分裝備采用VR頭盔和遙控技術,支持2公里內遠程操作,適用于爆炸、塌方等高危環境。
快速機動與多模式運輸
底盤采用載重卡車設計,具備公路高速機動能力,同時模塊化箱體支持鐵路、航空運輸,實現跨區域快速部署。
這輛車由3個部分組成,前面和后面是兩個可拆卸的集裝箱。中間是一個伸縮程度達到8米的大吊臂。
底盤采用的是載重汽車的底盤。
前一個集裝箱裝的都是搜救和偵測類的裝備,在災難中,隊員們可以利用這些裝備精準地找到幸存者。
后面的集裝箱,裝的都是頂撐和破拆類的裝備,他們可以在災難現場有效地支撐不穩定的結構,也是破除障礙物的行家里手。
有了這些裝備的支持,可以顯著提高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和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能力。
面對多種災難災害的不同救援方式,600余件救援裝備如何快速裝置,快速切換,快速組合,車上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操作系統等多系統怎樣科學配置,如何將車輛有限空間最大限度優化,這一系列難題等待解決。
經過不斷攻關,救援箱組車的功能日臻完善,除了滿足救援搶險的全部功能需求,還具備獨特優勢,單兵攜行就能上戰場。
針對道路損毀,道路行進困難等情況,除了動力泵站等重型裝備需要2人以上移動,車上全部物資都可以擔任打包攜帶,背包進入現場。
同時,救援箱組還具有快速拆卸、穩定可靠的特點,軍工人將軍用轉索機構成功箱組設計中,實現箱體與拖車快速裝卸。
不僅如此,救援箱組內部各關節位置全部設計了自動鎖定裝置,確保箱體在陸路、吊運和空運過程中穩定可靠。
武警這款重型救援箱組車的模塊化設計理念,同時被民用救援行業廣泛借鑒。例如,消防、市政工程等領域開始采用可替換式器材箱,縮短裝備準備時間,提升響應效率。
其采用的軍工技術(如高強度材料、遠程操控系統)逐步應用于民用救援裝備,促進了軍民技術的融合和發展。例如,遙控挖掘機、智能吊臂等技術在民用隧道救援和地震救援中得到推廣。
通過集成化裝備減少多部門協同的復雜性,推動消防、醫療、交通等部門在聯合救援中形成標準化操作流程,提升了行業的協同能力。例如,醫療救援箱組與破拆工具的協同使用,加速了“黃金救援時間”的利用。
最最重要的,是這種一車多用的設計減少了單一功能車輛的采購和為主成本,尤其對中小型救援機構更具有經濟性,能夠更好地推動行業資源優化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