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發出了頂格處罰:5年禁止IPO!
2023年3月,有著“面條大王”之稱的河南公司想念食品申請IPO并被上交所受理。在管理機構的檢查過程中,想念食品公司及其相關人員無正當理由刪除小麥收儲系統歷史數據且無備份,人為刪除物流臺賬原始記錄,并提前清理工作電腦以應對檢查。
并且,想念食品及關聯方以消極態度對抗詢問,甚至拒絕向管理機構提供資料,導致關鍵業務數據(如36.97%的小麥采購單據缺少原始過磅單)無法驗證真實性。
想念食品的這種行為已非單純“隱瞞問題”,而是系統性阻礙監管調查,直接挑戰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與合規底線。
最終,想念食品被上交所頂格處罰!5年內禁止IPO。
1、食品界的大忽悠
2000年,27歲的孫君庚用2000元承包南陽一家瀕臨倒閉的面條廠時,或許未曾想到,這家小作坊會在20年后成為沖擊“A股掛面第二股”的明星企業,更未料到這場資本游戲會以監管的“頂格處罰”收場。
在創業上,孫君庚也是非常深諳營銷之道。
2000年,孫君庚借勢千禧年概念推出“千禧面”,2016年在紐約時代廣場打出“想念不如見面”廣告,2018年登頂天貓掛面類目銷量冠軍。
借助時代紅利和短視頻營銷,想念食品從地方品牌搖身變為年銷27萬噸、營收超22億元的行業第三的“面條大王”。
在IPO前,想念食品被稱為是河南的“傳奇”夫妻店。但是,業績突飛猛進的背后隱憂也不小,想念食品超60%收入依賴河南市場,2021年南陽地區營收占比仍達45.49%,全國化布局名不副實。
在IPO期間,為了對抗監管的現場檢查。想念食品的套路是一個接一個。
先是將數據進行銷毀,從物理消滅到系統化對抗全套都有。不但刪除小麥收儲系統歷史數據(無備份)、清空物流臺賬、格式化工作電腦,導致36.97%采購單據缺失原始過磅單。
甚至,想念食品與關聯公司的交易也進行造假。20家特殊關系經銷商(前員工/親屬控制)貢獻超50%收入,其中15家仍由公司操控財務、代繳社保,3家未披露。且還玩了一套資金閉環魔術,向小麥供應商支付預付款→資金轉入第三方資金池→回流至關聯經銷商,形成虛假交易鏈條。
最終,監管發現經銷商銀行預留信息為發行人員工、IP/MAC地址與公司重合,坐實操控事實。
2、對賭壓力下的IPO狂奔
當然,想念食品急忙要IPO上市也是有原因的。
2016年,想念食品引入紅十三投資機構的天使輪融資,對賭協議要求2022年前完成上市,否則控股股東需回購股份。
而紅十三投資是由13位企業家聯合成立的VC/PE。2020年-2022年,想念食品三次沖刺IPO,兩次創業板、一次主板。而公司的募資額也從6.58億元膨脹至9.74億元,擴產項目預算則增加2.65億元。在掛面行業產能利用率從83%暴跌至52%的背景下,募資用于業務擴張的邏輯變得十分不合理。
而上交所此次發出的“頂格”處罰,5年內不接受IPO申請,并將處罰通報證監會并記入誠信檔案,已經堵死想念食品未來5年境內上市的路徑。
在上交所發布的紀律處分決定書上,時任董事長孫君庚、財務總監王雪龍被公開譴責,并5年內禁任上市公司董監高。而保薦機構國金證券被公開譴責,保代程超、宋樂真24個月內禁簽上市文件。審計機構天健會計所被公開譴責,簽字會計師劉鋼躍、胡健24個月內禁簽上市文件。
在監管方面,中介機構若未履行“看門人”職責,也將面臨業務停擺的實質性打擊。
3、中國資本市場的“祛魅”時刻
想念食品主營掛面生產,其業務高度依賴小麥采購與經銷商網絡,而農業企業因現金交易多、單據易缺失等特點,歷來是財務造假高發領域。
此次事件,不但暴露了農業企業業務數據不可追溯的普遍風險,未來同類企業IPO或面臨更嚴審核。
而交易所通過現場檢查穿透式核查揭穿企業造假,表明注冊制并非“放松審核”,而是以更專業手段打擊“帶病申報”。此前,2023年多家食品企業撤回IPO,可能也有監管對于消費類企業關聯交易與內控缺陷的零容忍。
而對思念食品的處罰極具象征意義,昔日憑借營銷創新登上時代廣場的“民族品牌”,最終因財務造假淪為資本市場的反面典型。
對于仍在排隊IPO的企業,想念食品的教訓清晰可見。在注冊制時代,試圖用“數據戰”對抗監管,無異于螳臂當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