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知情人士披露,特朗普政府已解除一名常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布魯塞爾總部海軍中將的職務。按照美國媒體說法,這是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清洗”的至少第九名美國軍方高級將領。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肖莎娜·查特菲爾德是特朗普就任后遭解職的第四名美軍女性將領。查特菲爾德是美國派駐北約軍事委員會的代表。她上周末收到解職通知,她的職務將由其在北約的副手、陸軍國民警衛隊準將肖恩·弗林臨時接任。
肖莎娜·查特菲爾德(資料圖)
目前尚不清楚解雇查特菲爾德的官方理由,或者是否與美國對北約的政策有關。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此事或許和五角大樓對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舉措的打壓有關。查特菲爾德曾在2015年美國婦女平等日活動中表示,美軍的人員組成趨于“多元化”,而赫格塞思上任后稱這是美軍史上“最愚蠢”的言論。特朗普政府把消除拜登政府“多元化、平等、包容”政策影響視為要務,赫格塞思稱,這一政策在美軍中引發分化,影響戰斗力,他先前還下令終止“黑人歷史月”和“女性歷史月”等活動。
這“多元化、平等和包容”,說白了就是主張各種各樣的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這理念本身沒啥毛病,但在軍隊里推行,就有點爭議了。有人覺得這會影響戰斗力,有人覺得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特朗普可不這么想,他覺得軍隊就應該像個鐵板一塊,不能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所以,那些支持“多元化、平等和包容”的軍官,在他眼里就成了異類,得清除掉。除了這個,還有黨派之爭。特朗普是共和黨,自然更喜歡用共和黨的軍官。
特朗普(資料圖)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文件,指示美國司法部調查在他第一任期的政府任職過的兩位高級官員,這兩人后來都公開批評特朗普。報道稱,特朗普的目標之一是邁爾斯·泰勒,泰勒曾在特朗普的第一屆政府擔任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的副幕僚長。泰勒于2018年在《紐約時報》發表匿名文章《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在美國媒體和政壇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引發白宮方面尋找暗藏在特朗普身邊的這位“內鬼”是誰。
除兩名主要調查對象外,其關聯的12名前官員安全許可同步撤銷。這種"連坐式"懲戒引發政府雇員恐慌,聯邦公務員匿名論壇24小時內新增487條離職咨詢帖?。"叛國罪"在美國近40年僅適用過3次,且均針對外國間諜。憲法專家指出,將內部政策分歧升級為叛國指控,可能引發"寒蟬效應"?。國家安全局兩周前剛經歷人事地震,前局長蒂莫西·霍因泄密調查被解職。內部備忘錄顯示,86%的聯邦官員重新簽署保密協議?。
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針對前官員的調查,其政治指向毫不含糊:凡是不順從,皆為敵人;凡是反對,皆為叛徒。在這種邏輯之下,制度成為了工具,司法變成了復仇武器。這不僅是一場內部政治迫害,更是對全球的一個危險信號。在當今世界,美國頻頻以“民主燈塔”自居,指責他國打壓異見、操縱司法、政治清算。而現在,白宮的主人正在公然踐行他曾批評他國的所有手段。這不僅削弱了美國在國際上的道義地位,也讓無數曾幻想“美國制度優越”的人徹底醒悟。
五角大樓的文職人員,被譽為美國軍事體系的“中樞神經”。即便他們身著非軍裝,卻肩負著預算規劃、戰略研究、情報分析等至關重要的任務。目前正籌備進行大規模裁員,此舉或將導致五角大樓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歷史教訓明確:1962年,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之際,赫魯曉夫正是看穿了肯尼迪政府的猶豫態度,這才敢于大膽冒險。1975年,隨著美軍從越南的撤軍行動告一段落,東南亞地區的力量格局隨之發生了顯著變化。一場看似局部的內部人事調整,或許將掀起一場全球性的連鎖效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