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老戰友聚會,大家最常提起的就是老李一家。
老李是正團級退休,妻子是技術副團自主擇業,女兒軍校畢業后嫁了個軍官,女婿現在也是部隊骨干。全家四口,清一色的軍裝照往朋友圈一曬,那叫一個威風!
更讓人眼紅的是,他們家的收入——老李的退休金、妻子的自主擇業補貼、女兒女婿的工資,加起來每月穩穩超過5萬。在旁人眼里,這一家子簡直是“人生贏家”,要地位有地位,要待遇有待遇,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
可只有真正了解他們的人才知道,這風光的背后,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
老李和妻子是軍校同學,畢業后一起分配到了邊疆部隊。
1995年,兩人好不容易熬到結婚,可婚假還沒休完,一紙調令下來,老李被緊急派往高原駐訓。
“那時候哪有什么蜜月?結婚第7天,我就收拾行李歸隊了。”老李回憶道,“我媳婦站在月臺上送我,火車開出去老遠,她還站在原地沒動……”
妻子當時在機關工作,白天忙得腳不沾地,晚上回到宿舍,空蕩蕩的房間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有一次,她發高燒到39度,硬是咬著牙自己爬起來去醫院掛號。護士問她:“家屬呢?”她笑了笑說:“在高原呢,回不來。”
軍婚就是這樣,別人結婚是朝夕相伴,他們結婚,卻是“手機里的丈夫”“照片里的妻子”。
1998年,妻子懷孕了。
當時老李正在邊境執行任務,通信受限,有時候一個月才能通一次電話。
預產期前兩周,妻子羊水早破,被緊急送進醫院。那天夜里,她疼得渾身發抖,卻硬是沒掉一滴眼淚。同病房的產婦都有丈夫陪著,只有她,攥著病床欄桿,一個人熬過了整整12個小時的陣痛。
孩子出生后,護士把女兒抱到她跟前,說:“看看,多像爸爸!”
妻子終于沒忍住,眼淚唰地下來了——孩子像爸爸,可爸爸卻連孩子第一面都見不到。
等老李完成任務趕回家時,女兒已經滿月了。他抱著那個軟軟的小生命,手都在抖,嘴里翻來覆去只有一句話:“對不起,爸爸回來晚了……”
或許是從小聽著父母的故事長大,女兒對軍隊有著特殊的感情。高考那年,她毫不猶豫地報考了軍校。
老李的妻子起初堅決反對:“我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吃一遍!”
可女兒卻說:“媽,我不是小孩子了。你們能扛下來的,我也能。”
軍校四年,女兒沒喊過一句累。畢業后,她主動申請去了基層部隊,并在那里認識了現在的女婿——一個同樣扎根邊關的年輕軍官。
婚禮上,親家公握著老李的手感慨:“你們這一家子,真是把一生都獻給部隊了。”
老李笑了笑,沒說話。他知道,這條路從來都不容易,但總得有人走下去。
如今,老李退休了,妻子也選擇了自主擇業,女兒女婿在部隊發展得不錯。外人看來,他們家要錢有錢,要榮譽有榮譽,簡直是“完美人生”。
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 女兒結婚三年,和女婿團聚的時間加起來不到半年;
· 老李退休后,才第一次陪妻子過了完整的春節;
· 全家四口至今沒有一張真正的“全家福”,因為總有人值班、出差、駐訓……
有一次,老李的妻子在整理舊照片時,忽然發現——她和丈夫的結婚照、女兒的滿月照、女婿的授銜照,竟然全是“單人照”。
她苦笑著對老李說:“咱們這一家子,連張合影都湊不齊。”
很多人羨慕軍人的待遇,羨慕他們穩定的收入、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
可很少有人問一句:這風光背后,他們付出了什么?
是妻子獨自扛起的整個家,
是孩子童年里缺失的父愛母愛,
是無數次團圓飯桌上的空座位,
是電話里那句“我這邊信號不好,先掛了”……
老李常說:“我們這一家子,最對不起的就是彼此。”
可每當國歌聲響起,看著女兒女婿穿著軍裝挺拔的身影,他又會覺得——這一切,值了。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默默奉獻的軍人家庭。你們的故事,不該被遺忘。)
如果你是軍屬,或者身邊有軍人家庭,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他們的故事。那些不為人知的堅守,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