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骨灰歸屬糾紛,折射出歷史遺留問題與當代倫理的碰撞。南京七旬老人馬新祥、馬新如兄妹自上世紀60年代起,持續向原工作單位追索父親骨灰未果,甚至兩度被單位訴至法院。這場涉及死亡定性、骨灰權屬的拉鋸戰,至今仍未畫上句號。
離奇命案背后的骨灰懸案
據馬氏兄妹陳述,其父馬東波系原南京市蔬菜公司曉街菜站職工,1967年1月21日在履職期間不明原因死亡(一領導割喉自殺附近)。當時相關部門曾認定馬東波被曉街菜站領導逼迫致死,但因兄妹年幼無處理行為能力,未獲父親”死亡證明"、”善后處理決定”等相關法律文件,被單位包辦與公安機關處理了,處理結果也未告知親屬知嘵。
單位拒交骨灰反訴兄妹
文革結束后,兄妹多次向單位追問父親死亡定性及骨灰下落,均未獲答復。直至多年后,二人自行發現骨灰被單位寄存于殯儀館,但單位拒絕出具死亡證明并移交骨灰,反于近年兩次起訴兄妹,先索要“骨灰保管費”,再訴“侵害單位名譽”,請求判令倆兄妹停止侵害,并賠理道歉,最后均以撤訴告終。
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死者近親屬對骨灰享有保管、祭祀的權利。民俗學者指出,骨灰和死亡證明不僅是法律文件,更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情感寄托。
子女含淚呼吁:讓逝者安息,給生者交代
多年來,兄妹二人曾為父親死亡定性問題,向單位及公安機關討父親《死亡證明》無果,不得已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當時處理該案的公安機關出具《死亡證明》,怎奈一審法院不予受理,經上訴、再審法院維持原審,裁定"馬新祥馬新如應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卻未告知具體部門,依照法院裁定,兄妹寫好《馬東波死亡證明申請書》,卻無法呈遞,至今申訴無門。
子女痛訴:"人皆有父,生命皆為父所賦,父親去世多年,至今無法安葬祭祀,親人夜不能寐,悲痛難抑,母親生前望與亡夫合葬,至死心愿未遂,倆兄妹希冀能有相關部門出面,敦請父親單位盡早歸還父親骨灰,讓父親脫離"野鬼"之苦,魂歸故里。"他們含淚呼吁相關部門盡快解決,讓逝者安息,給生者一個交代。
專家解析:單位責任與法律途徑
法律界人士表示,若單位確因特殊歷史原因保管骨灰,應主動配合家屬完成交接;若存在爭議,則需通過協商或司法途徑明確權屬,而非以訴訟施壓。目前,兄妹二人表示將繼續通過合法途徑追索骨灰,讓父親“入土為安”。
一壇骨灰,半生追尋。這場跨越時代的糾紛,既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亦是對當代社會治理能力的考驗。
免責聲明:本稿件內容由當事人提供發布,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及媒體無關,如有侵權或不實信息可提供材料聯系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