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各地的購物賬單中,一項名為“關稅附加費”的新收費項目正在悄然出現。雖然金額和形式因企業而異,但這筆費用所傳達的信息異常直白:這不是企業的決定,而是關稅政策造成的后果。
從衛浴產品到手辦模型,從高端電商到小眾工坊,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選擇在發票中單列一項關稅相關的費用,有的為5美元固定費用,有的則高達商品價格的40%。這種做法不僅旨在轉嫁成本壓力,也意圖向消費者揭示貿易戰的現實代價。自2025年1月以來,美國對部分中國產品加征的關稅總額已飆升至145%。
Jolie公司首席執行官Ryan Babenzien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認為透明最重要,我會把特朗普加征關稅的決定完全地‘歸功’于他本人。”Jolie銷售的是高端凈水花灑和濾芯,其產品均為中國制造。Babenzien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周內為在線訂單加上“特朗普解放關稅”這一新項,金額將根據公司所承受的關稅成本靈活調整。
在他看來,企業有責任讓消費者看清他們為何要為同樣的商品多花錢。“我不確定普通消費者是否真的意識到這意味著他們處處要多花錢了”。除了率先行動,Babenzien還在號召更多企業效仿這種“明碼標價”的抗議方式。
面對不斷升級的貿易戰,美國企業正紛紛采取應對措施,包括在關稅生效前大量囤貨、要求供應商承擔部分費用,以及將漲價壓力轉嫁至高利潤商品上。也有像Jolie這樣的企業則選擇以公開附加費的方式將矛頭指向政策制定者,而非悄悄漲價。
消費者對此反應不一。社交平臺Reddit上一些用戶稱贊這種做法“有助于大家覺醒”,認為企業將關稅影響明晰展示是負責任的行為。但也有人擔心,直接將費用與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掛鉤,可能會激怒部分政治立場鮮明的顧客。
玩具零售商BigBadToyStore也采取了類似策略。公司創始人兼總裁Joel Boblit日前向顧客發出電子郵件,解釋由于特朗普政府暫停對多數國家的關稅上調,但維持對中國加征高額關稅,該公司將對部分預購商品加收費用。
Boblit稱:“實在不愿提高價格,但關稅問題已經超出了控制范圍。”他估算,這筆附加費用約占商品售價的15%至40%,并允許顧客在不接受附加費用的前提下取消訂單。
BigBadToyStore 90%的商品來自中國和越南,而越南進口商品目前也面臨10%的關稅。
在加州帕薩迪納,小型機械設備銷售平臺LittleMachineShop.com的首席執行官Scott Mencken尚未作出是否征收附加費用的最終決定。這家公司銷售的車床和機械產品幾乎全部源自中國。在2018年特朗普首次對華商品加征25%關稅時,Mencken就在公司官網顯著位置解釋漲價原因,并自掏腰包吸收部分成本。
如今面對新一輪關稅加碼,Mencken依然保持觀望。他在公司發出的最新郵件中半開玩笑地寫道:“我們的策略就是:閉上眼、捂住耳朵,把音樂音量調到最大。你們的快樂來自我們的‘無視現實’,快來看看本月的特價商品吧!”
貿易戰的漣漪已經悄然傳導至企業經營層面,深刻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品牌認知。是否明示加價原因,如何平衡政治立場與商業利益,正成為企業在亂局中必須作出的選擇。
記者:顏凌康
文字編輯:王哲希
版面編輯:畢丹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