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越兩國建交75周年。隨著兩國人文交流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越南青年來到中國留學。他們了解中國,愛上中國,并成為越中兩國的友誼見證者。在北京師范大學就讀的越南留學生阮玄英就是其中之一。
越南姑娘阮玄英寫給中國的"情書"里藏著什么?
親愛的中華文化:你好!別來無恙。輾轉難眠、思念難挨,特寫此信,愿君見字如晤,展信舒顏……
阮玄英輕輕地讀起她寫給中華文化的《一封情書》,這封書信榮獲了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第八屆"我與中國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征文大賽的一等獎。
現場獲獎視頻截圖
阮玄英(右)與其他獲獎的越南留學生在頒獎現場合影
在頒獎現場,記者問起為何要寫這樣一封書信的時候,阮玄英的回答令人會心一笑。
我對中國的感情,就是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當阮玄英用這句《牡丹亭》的經典戲文形容對中國的感情時,她的眼中閃爍著跨越國界的熱愛。從互聯網初識中國,阮玄英的"心動時刻"始于氤氳茶香。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與自然融合,物我兩忘的境界讓阮玄英心馳神往。 從茶詩開始,她想親手觸摸中華數千年文明的溫度,于是開始系統學習中國茶文化。
阮玄英在認真學習中國的茶文化
在她看來,中國茶文化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生命哲學。
泡茶的整個過程充滿了意境和美感,是一種領悟。飲茶,不是一杯一盞的事情,而是你的整個身心都要浸潤在茶中,打開自己的思想,然后不斷地升華自己的過程。
阮玄英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斗茶比賽,并獲得了茶文學單項獎
而詩詞則成為她讀懂中國智慧的另一把鑰匙。她說,中國小朋友能背誦經典詩詞的現象令她震撼,也讓她明白中國詩詞不僅是文字之美,更藏著文明傳承的密碼。
阮玄英(右)參加2025年亮馬河國際詩歌之夜活動
為什么喜歡中國的古詩詞,因為我從中領會了愛情,學會了堅韌,找到了志向,看到了希望,最重要的是我讀懂了中國,讀懂了中國和諧萬物的精神,讀懂了中國文明互鑒的智慧。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千年歷史和文明都在詩詞中記錄傳承。這些詩詞每個中國人都會背,兩三歲的小朋友都會背,這是讓我很感動和震撼的事情,這讓我明白了為什么中華文明屹立數千年而不倒。
阮玄英對中華文化的深情告白,在古詩詞的平仄韻律與行走中國的現實觀察中交織成章。在都江堰,她讀懂"道法自然"的水利智慧;漫步蘇堤,蘇軾"天人合一"的理念讓她頓悟:正是這種古今貫通的文明韌性,鑄就了現代中國發展的深層動力。
阮玄英(前排左三)與同學們一起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
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詩意,在中國的每一次旅行,都讓我更加熱愛中國文化。我去了都江堰,看到了中國跨時空的智慧,如何讓古老與現代和諧共處;我去了杭州蘇堤,那是詩人蘇軾在杭州修建的水利工程,‘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完美地結合,成為中國歷史的傳承和集體的文化記憶。就是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中,我讀懂了現代的中國,為何可以如此飛速地發展,新能源車、光伏發電、人工智能,特別是高鐵,代表了中國的速度,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基建是無可比擬的,也想知道為何中國可以如此飛速的發展。我想說,來中國看看,來真正地深刻了解一下中華文化,答案就有了。
中國和越南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阮玄英觀察到,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兩廊一圈"戰略對接加快推進,兩國之間的務實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中國是越南的好朋友,幫助了我們很多,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等戰略合作,讓我們之間的貿易和友誼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也助力我們越南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特別是鐵路,我特別希望越南的鐵路也可以像中國的高鐵一樣。
中國于阮玄英,是茶盞中的明月,是詩詞里的山河,更是指引前行的榜樣。這份情感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讓越中友誼不再是教科書上的詞匯,而是茶湯入喉的溫潤,是高鐵飛馳的轟鳴,是寫在共建"一帶一路"上的共同詩篇。
我會好好地學習中國的文化,接下來我計劃去云南做扎染,到安徽學習制墨,到福建去學習茶百戲,更多地去了解中國的非遺,和中國的歷史。因為心意相通的前提一定是了解,深入的了解,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兩國間的小小友誼使者,從我個人出發,向越南、向東盟、向全世界,講述一個全面且充滿智慧的中國。
記者 | 莊媛心
簽審 | 李琳
監制 | 蔡耀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