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便利店變“戰時樞紐”?無知又殘忍
英國媒體《衛報》日前爆料稱,民進黨當局新設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有關成員,正在研擬、討論中的一份“強化社會韌性方案”,包括將分布全臺灣1.3萬間7-11等超商、便利店在“戰時”轉換為社區補給和聯系樞紐,讓當地民眾獲得必要的糧食和醫療物資。
香港中評網今天發表快評指出,便利店變為“戰時樞紐”,相信大概率是一群書生關起門、拍腦袋產生的“奇葩”想法。該計劃的設計者認為,超商便利店擁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統,即便交通中斷,也有機會持續供應物資,并舉例新冠疫情期間,便利店在官方協調下協助配發口罩的“成功經驗”。
上述兩點理由令人貽笑大方。其一,支撐便利店的高效物流系統,說到底還是商業模式,根本無法在極端狀況下運轉,可以說“一打就癱”;其二,疫情期間官方的物資派發相當混亂,多次引發巨大民怨,還好意思拿來炫耀?更何況,疫情和“戰時”能類比嗎?
果不其然,近年來很多人發現,島內一些鼓吹“求戰備戰”的獨派人士,把戰爭當做兒戲、以為就和“打電動”一樣,“死”一次還有幾條命可以繼續“打”。的確,如果從這個“便利店轉型方案”的思路來看,制定者確實有幾分把自己代入到電腦游戲中的感覺。
星羅棋布的便利店在臺灣是一道特殊風景線。無論是在鬧市一隅,還是在鄉間公路,再或是深夜時分,一份便當,一杯咖啡,一碗關東煮,24小時不打烊的便利店,給很多人提供便利、溫暖、小確幸。可悲的是,別有用心者居然讓臺灣便利店和血腥、傷痛乃至死亡的“戰爭圖景”掛鉤,這不是太天真,而是太殘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