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坦 王國燦
春意如許,開局美好。權威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全國國內出游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出游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踏青賞春、節俗體驗、戶外運動等需求疊加,鄉村游熱度高漲,不少村莊迎來客流高峰,成為假期消費的一大亮點。
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讓鄉村游獨具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我們從以下多個維度提出思考與建議:
資料圖
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頂層設計驅動)
1.國家戰略疊加效應
鄉村振興戰略進入深化階段(2023-2025年累計投入超2萬億)
文旅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行動計劃"實施顯效
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帶動鄉村基礎設施全面升級
2.地方創新政策支持
多地推出"民宿備案制"簡化審批(如浙江"一證多址"改革)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激活閑置資源
碳匯交易機制引導生態型鄉村旅游發展
二、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內涵
1.傳統文化活化利用
系統梳理村落歷史文脈,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將農耕文化、民俗節慶、傳統手工藝等轉化為體驗項目
開發"非遺+"旅游產品,如非遺工坊、民俗表演、傳統美食制作等
2.講好鄉村故事
挖掘村莊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民間傳說
通過情景再現、沉浸式劇場等方式呈現鄉村故事
培養本土講解員,用方言講述原汁原味的鄉村故事
3.保護與創新并重
對古建筑、古村落進行保護性開發
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融合,創造新舊對話的空間體驗
開發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以現代方式呈現
資料圖
三、打造差異化體驗產品
主題化鄉村旅游開發
根據資源稟賦確定主題定位(如藝術村、康養村、研學村等)
避免同質化,突出"一村一品"特色
開發四季全時旅游產品,解決淡旺季問題
沉浸式體驗設計
開發農事體驗項目(插秧、收割、采摘等)
設計鄉村生活體驗(民宿居住、農家餐飲、鄰里交往)
創新夜間旅游產品(星空觀測、螢火蟲觀賞、鄉村夜市)
細分市場精準營銷
針對親子家庭開發自然教育產品
針對銀發群體開發康養度假產品
針對年輕群體開發網紅打卡點和冒險體驗項目
四、消費需求結構性變革(市場內生動力)
后疫情時代消費轉向
2024年國內旅游調查顯示:78%游客將"安全距離"作為首要考量
"在地微度假"模式興起(平均停留時間從1.2天延長至3.5天)
康養需求爆發式增長(銀發族占比達41%,較2020年翻倍)
新世代消費觀念升級
Z世代成為主力客群(占鄉村旅游消費量的53%)
"體驗經濟"取代"觀光經濟"(手工制作、農事體驗類產品復購率超60%)
社交媒體助推"打卡文化"(抖音#鄉村話題播放量突破800億次)
資料圖
五、產品供給迭代創新(核心競爭力突破)
1.業態融合創造新場景
"藝術鄉建"模式(如安徽碧山、云南沙溪等案例)
科技賦能形成差異化體驗(AR農耕博物館、元宇宙古村落)
產業跨界融合(咖啡莊園+民宿、光伏農場+研學)
2.精品化轉型成效顯著
2024年全國新增五星級民宿數量同比增長210%
"一宿一設計"成為行業標配(設計投入占比提升至總成本25%)
米其林指南首次設立"鄉村餐廳"評選類別
六、傳播生態革命性重構(流量引爆機制)
新媒體傳播矩陣成型
短視頻平臺算法優化(鄉村內容推薦權重提升37%)
AI生成內容(AIGC)降低創作門檻(60%民宿主使用AI制作宣傳視頻)
"村民主播"計劃培育本土網紅(文旅部認證鄉村主播超10萬人)
文化IP持續輸出
《去有風的地方》等影視劇帶動取景地旅游增長300%+
非遺活化利用(24節氣主題游線網絡搜索量年增400%)
鄉村音樂節、大地藝術季等IP活動常態化舉辦
資料圖
七、可持續發展價值凸顯(長期競爭力)
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新農人"返鄉創業潮(2024年新增54萬人,含23%海歸群體)
城市資本下鄉規范發展(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數字游民社群形成新消費群體(云南大理、浙江莫干山等聚集地)
生態文明價值轉化
世界旅游組織認證中國12個"最佳旅游鄉村"全部實現碳中和
生物多樣性旅游成為新增長點(觀鳥、昆蟲旅館等產品收入占比達15%)
歐盟將中國鄉村旅游納入可持續旅行推薦目錄
八、政策支持與人才培養
1.完善政策體系
制定鄉村旅游專項扶持政策
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
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
2.專業人才培養
引進旅游規劃、運營管理專業人才
與高校合作培養本土旅游人才
組織村民赴成功案例地考察學習
3.跨區域協作發展
構建鄉村旅游聯盟,實現資源共享
設計跨區域主題旅游線路
建立統一營銷平臺,形成規模效應
資料圖
九、結語與展望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強勢“出圈”現象,足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我國城市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催生了人們暫時“逃離都市”的心理需求,驅使人們回歸自然,尋求慢節奏的田園體驗。而鄉村的生態環境、農耕體驗、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差異化內容,恰好契合了人們追求個性化、沉浸式旅行的趨勢,能更好滿足多樣化的旅游需求。
值得強調的是,鄉村旅游的"出圈"本質是政策引導、需求升級、供給創新、傳播變革、價值重構五重因素共振的結果,其背后折射出中國城鄉關系的歷史性轉變和消費社會的深度轉型。互聯網、移動支付等技術的普遍應用提升了鄉村旅游的便利性,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平臺的傳播也進一步放大了鄉村的吸引力,激發了更多人來鄉村旅游的熱情。我們堅信,2025年隨著AI+旅游深度融合,預計將會催生更多突破性發展模式,鄉村旅游潛力無限。
(作者:秦文坦系杭州天尚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 ;王國燦系中國數字鄉村協同創新平臺副理事長、中國縣域網高級顧問、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理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