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國產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板塊已經處于世界前列,甚至已經甩開了國外傳統汽車巨頭幾條街,讓曾經高高在上的外資車企,不得不在新能源領域尋求與國產品牌的合作。但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在核心技術上真就達到“獨步武林”的地步了嗎?
客觀來講,即便是放到現在,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仍無可撼動,即便比亞迪已經在銷量上實現了對特斯拉的反超,但在營收上與特斯拉仍存在巨大差距,比亞迪尚且如此,其它國產新能源品牌又何嘗不是呢?
“偏科”的特斯拉也能長期霸榜?
有一個比較恐怖的數字是,自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在2021年實現國產化以來,就長期占據純電SUV銷量榜首,甚至多次成為全球最暢銷車型。盡管國產電動車品牌在技術、產品和市場策略上快速迭代,但Model Y的地位依然穩固。
就以2024年的銷量數據為例,特斯拉在華總銷量為65.7萬輛,其中Model Y的銷量就達到了48萬輛,你可以說特斯拉“偏科”嚴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Model Y在細分市場的統治地位直到現在也沒有受到動搖。
要知道的是,Model Y所處的20-30萬元之間的市場,可是國產新能源品牌爭得最激烈的市場,不少明星車型都揚言比Model Y更強,但最終依舊沒有任何一臺同價位的國產純電動SUV,能夠在銷量上實現對Model Y的反超。
更離譜的是,Model Y自2021年國產化以來,直到今年才推出了煥新版車型,期間也并未對其進行升級換代。反觀國產新能源汽車,幾乎是每年都在換代,更有甚者一年進行三次換代,但Model Y地位依舊穩固。不得不承認的是,Model Y在網上雖然沒贏過,但在線下卻沒輸過,背后的原因值得所有國產品牌深思。
核心技術構建起特斯拉的護城河
如果特斯拉真沒有兩把刷子,早就被國產新能源汽車打得體無完膚,所以在核心技術上,特斯拉依舊處于頂尖水平,之所以很多人忽視特斯拉的技術實力,主要還是特斯拉并不善于在國內市場講故事、講營銷罷了。
就拿電池與電驅系統的底層掌控來說,特斯拉自研4680大圓柱電池直接將電池包的體積利用率提升至了63%,能量密度超300Wh/kg,配合自研電機與電控系統,能實現全車效率最優化。反觀國產車企這邊,則是高度依賴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第三方電池供應商,電驅系統也多采用博世、大陸等Tier1方案,僅在各模塊協同效率上的損失就有5-8%。
再就是FSD芯片與算法閉環,特斯拉HW 4.0硬件搭載的也是自研Dojo超算訓練平臺,數據處理能力達1.8EFLOPS(國產頭部智駕芯片算力普遍<200TOPS)。很多國產車型的智駕系統則依賴Mobileye、地平線等第三方方案,算法迭代受制于供應商開發周期。
最后就是OTA的深度進化能力,Model Y不僅可通過OTA升級電池管理系統(如提升充電速度)、電機輸出邏輯,甚至還能改寫車身控制器固件,這也就是Model Y能夠幾年都不升級換代的根本原因。反觀國產車的OTA,則多為在車機功能上的更新,核心三電系統固件版本迭代周期長達12-18個月。
除此之外,高階智駕作為國產新能源品牌最引以為傲的功能,也是在近兩年才得以實現,而特斯拉的FSD幾年前就已經在海外推行,這難道不是國產品牌和特斯拉之間的技術差距?就在國內的道路而言,國產品牌的高階智駕系統肯定比特斯拉FSD更強,畢竟FSD在對國內道路的適配性上還存在不小的問題。
但在自動駕駛數據的采集上,遠非國產品牌能比,特斯拉全球車隊超500萬輛,每日采集數據量達3.2PB(相當于國產新勢力3年數據總量)。而小鵬、蔚來等頭部企業有效訓練數據卻不足50PB,長尾場景覆蓋度相差2個數量級。
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困境其實還是同質化太過嚴重,多數品牌往往集中于配置堆砌(屏幕數量、座椅材質),或者營銷手段,甚至連手機支架都能單獨拎出來在發布會上大做文章,反而是革命性技術的創新卻屈指可數。當然,國內很多消費者還是比較吃車企營銷的這一套,但無論出色的營銷手段歸根結底還是要技術實力來做支撐。比亞迪為何能夠一炮而紅?背后的根本其實還是源自技術革命。
當國產新能源汽車仍在“功能疊加”層面內卷時,特斯拉已構建起“數據-算法-制造”三位一體的技術閉環。新時代汽車市場競爭的本質,其實還是工業時代產品思維與智能時代系統思維的對抗,只有正視與對手的差距才能不斷提升自我,一味的“遙遙領先”也只會讓自己陶醉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