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份CPI同比連續兩個月下滑,圖為民眾星期四(4月10日)在中國山東省棗莊市的一家超市選購食品。
中國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連續兩個月下滑,降幅雖然收窄,但不及持平預期;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降幅擴大,為四個月來最弱。最新數據說明中國經濟持續面臨通貨緊縮壓力,而且通縮風險將因關稅戰加劇。
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10日公布最新宏觀數據,顯示3月CPI同比下降0.1%,降幅雖小于2月的0.7%,但不及外媒先前預測的持平。3月CPI環比下降0.4%,較上個月進一步下滑0.2個百分點,也大于外媒預測的0.3%降幅。
專家分析,3月天氣轉暖,部分鮮活食品大量上市,食品價格環比下降,影響CPI下降;旅游淡季出行人數減少,出行類價格下降;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國內汽油價格下降。
不過,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回升至增長0.5%,這也表明中國政府“以舊換新”等提振消費需求政策效應顯現。
工業生產方面,PPI降幅顯示通縮已持續30個月,同比下滑幅度從2月的2.2%擴大至3月的2.5%;環比降幅也從2月的0.1%,擴大至3月的0.4%。
PPI環比下降是因為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中國石油和部分出口行業價格下行,煤炭等能源需求季節性下行,以及部分原材料行業價格下行。
業內人士指出,最新的經濟數據凸顯中國仍面臨通縮壓力,CPI降幅收窄主要是因為基數較低,而非需求強勁。隨著中美貿易戰急劇升級,中國經濟通縮風險將進一步加劇。
中國通縮壓力源于內需不足,補貼政策雖可以部分抵消出口下降的負面影響,但長期仍須推進分配改革,縮小貧富差距。從長期來看,中國只有推進結構性調整,才能有效減少過度依賴出口產生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