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作者|七步半
“媽媽,我疼,救我”,這是16歲少年墜樓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話。
于行健,在外界看來就是“神童”“天才”,他短短16年人生中,獲得了諸多世俗世界里的高榮譽(yù):初三獲省奧賽季軍、高一全國金獎、高二入選省隊等等。卻在4月1日這天選擇最極端的方式告別世界。
人們想不明白,這樣一個站在教育頂端的天才少年,緣何會如此決絕?其答案恐怕就藏在父親對他的悼念文里。
網(wǎng)絡(luò)上流傳著于行健的訃告,這個訃告展示了世俗眼中的天才少年、耀眼明星的一面。而同樣網(wǎng)絡(luò)上還流傳著于行健父親對他的悼念文,這里邊隱藏著那個16歲少年光環(huán)之下真實的狀態(tài),已經(jīng)千瘡百孔、生無可戀。
父親在悼念文中回憶了于行健短暫的一生。他降生不久,就如靈童附體、展示了超高能力。從這里可以看到,于行健從出生就是個聰慧的寶寶。或許正是這種特質(zhì),讓他的父母生出了更加要強(qiáng)的心思。
但是隨著于行健漸漸長大,“你心中的魔丸漸漸開始萌動,”父親回憶說,“你的內(nèi)心,一直就是靈童與魔丸在交織。”其實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不應(yīng)該過度追求外界的榮譽(yù)加持,而缺少對孩子的心靈滋養(yǎng)。
然而,隨著父親的闡述,我的心靈卻越來越感受到于行健的自我壓抑,同時也感受到小小的他,試圖通過反抗來發(fā)出“求救”信號。非常遺憾的是,他的父母卻并未給予他內(nèi)心所真正需求的東西。
在出類拔萃的光環(huán)下,父親接著說,“時而你又成為魔丸,看不起這個世界的一切,肆意挑戰(zhàn)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我行我素。”“你又如暴君一般,粗魯?shù)膶Υ類勰愕膵寢專职挚丛谘劾铮瑴I在心里。”
青春期的孩子都處于叛逆階段,這種極端情緒應(yīng)該是孩子對待壓抑的一種發(fā)泄方式。如果善加引導(dǎo),多多與孩子交心,我想這個少年不至于走到這一步。
他的父母對他的愛,無可厚非,是滿的,但可能用錯了方式。面對充滿極端情緒的孩子,他們卻想著“爸爸媽媽想改造你,去掉戾氣的一面。”
顯然,戾氣沒辦法通過改造而去掉,戾氣只會被包容與溫暖所融化。
接下來的闡述中,這個少年的生活狀態(tài),真的太壓抑了。
“回想近幾年,你失去了所有快樂。”父親說,“爸爸媽媽知道,你存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天,都是為了爸爸媽媽,你不再喜歡學(xué)習(xí),不喜歡運(yùn)動,還有很多很多你不喜歡的事,都是在為爸爸媽媽在做。”
“因為你的內(nèi)心,根本不屑做這些,但你深深愛著爸爸媽媽,你也愿意為爸爸媽媽做你不喜歡的事,我真的真的非常清楚,你做的所有一切,都不是為自己,因為你自己根本不需要這些,一切都是為了爸爸媽媽在做。”
“實際上你每天都在煎熬,多次暗示爸爸媽媽,你很想去找你的世界。”
父親悼念文里的這些話,竟然讓我想到了那個弒母的學(xué)霸吳謝宇,他的求學(xué)經(jīng)歷當(dāng)中,母親對他的“專制型教養(yǎng)”,最終導(dǎo)致他獸性大發(fā)、徹底變身魔丸。而與之相較,有著類似的教育經(jīng)歷,于行健真的是本色善良的孩子。他的最極端反抗方式就是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人不是AI,AI可以不用在意自己的喜好和情緒,對人的管制全面臣服。顯然人不能,情緒壓抑在那,總有一天會集中爆發(fā)。
而非常遺憾的是,他的父母親早就清楚他的苦楚和煎熬,但是卻沒有及時有效地?fù)崞胶⒆觾?nèi)心的傷痛,以至于讓孩子失去生的渴望。這里并非要譴責(zé)他的父母親,身在局中,恐怕誰都沒有“開天眼”,不知道事態(tài)發(fā)展將走向何處。
只是這個孩子的決絕離去,給廣大類似的家長敲響心里的警鐘。不要過分追求外部的榮譽(yù),給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套上無形的枷鎖,更不要在孩子用極端方式反抗時,還用錯了愛護(hù)的方式,錯失了挽救良機(jī),最終讓孩子走上一條不歸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