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些品牌車主發現車聯網功能因3G退網失效時,車企一句“過保自費”將矛盾推向臺前。這場升級費爭議背后,實則是技術迭代浪潮下多方利益博弈的縮影——車企的成本紅線、車主的權益訴求、行業的技術周期,在談判桌上激烈碰撞。
這種情況其實是一場典型的商業談判。車企認為網絡升級是運營商政策變化,不屬于質量問題;車主覺得這是產品功能缺失,車企應該負責。雙方立場看似對立,但并非沒有回旋余地。李力剛老師說過:“好的談判不是爭輸贏,而是共同解決問題?!?/p>
先看車企的談判策略。目前多數品牌采取的是“底線防守”——咬定這是政策變化,不在保修范圍。這種做法看似強硬,實則錯失了建立品牌忠誠度的機會。但也有聰明的車企處理很高明:對三年內的車輛免費升級,三年以上的給予補貼。雖然多花了些成本,但贏得了口碑,后續轉介紹率明顯提升。
車主的談判也有技巧。直接要求“必須免費”往往效果不好,但換個角度就不同。可以這樣跟4S店溝通:“我理解這是政策變化,但買車時銷售重點介紹了車聯網功能,現在不能用了,是不是應該有個解決方案?”你如果還保留當時的宣傳冊就拿出來,因為上面確實強調了“智能互聯”的賣點。
這個案例給我們三點啟示:第一,談判前要做好功課,了解自己的籌碼;第二,不要對抗,而要尋求共同利益;第三,提出合理替代方案。就像上面和4S店溝通一樣,不能糾纏“誰對誰錯”,而是聚焦“如何解決”,這樣更容易達成一致。
更深層看,這類問題反映的是產品服務設計的缺陷。現在技術迭代這么快,企業在賣產品時就應該考慮后續服務。有前瞻性的品牌已經開始推出“硬件+服務”的套餐,把可能的升級成本都計算在內,既避免了后續糾紛,還創造了持續收入。
對消費者來說,也要轉變觀念。在購買智能產品時,不妨多問一句:“這個功能將來需要升級嗎?費用怎么算?”把這些細節寫入合同,就能避免日后扯皮。記?。赫勁凶郎蠜]有輸贏,只有是否達成共識。
說到底,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要明白:商業關系是長期的。一次升級費用事小,失去信任事大。用談判思維化解分歧,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