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獲悉,秘魯著名作家、詩人,“拉美文學爆炸”代表人物、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于當地時間4月13日在秘魯利馬逝世,享年89歲。
略薩的兒子阿爾瓦羅·巴爾加斯·略薩在社交媒體X上宣布了這個消息。他表示,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在家人環繞中平靜地離世。父親度過了漫長的、跌宕起伏而又充實的一生,他留下的累累著述將比他活得更長久。
根據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遺愿,將不舉行公開的悼念活動。
秘魯著名作家、詩人,“拉美文學爆炸”代表人物、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略薩出生于秘魯阿雷基帕,幼年因父母離異隨母親遷居玻利維亞,10歲時返回秘魯。少年時期,他被送入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就讀,這段經歷成為他日后創作《城市與狗》的重要素材。1953年,他進入秘魯國立圣馬爾科斯大學攻讀文學與法律,并供職于兩家報社。后赴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
略薩的文學生涯始于1960年代,首部長篇小說《城市與狗》(1963)以半自傳體形式揭露軍事學校的暴力與腐敗,引起巨大反響,甚至遭到秘魯軍方的公開焚毀。此后,他陸續發表《綠房子》(1966)、《酒吧長談》(1969)等作品,確立了自己在拉美文壇的地位。
他的小說風格獨特,常采用多線敘事、時空交錯的手法,被譽為“結構現實主義大師”。如《世界末日之戰》(1981)以巴西卡努杜斯農民起義為背景,探討理想主義與現實的沖突;《公羊的節日》(2000)則影射多米尼加獨裁者特魯希略的暴政,展現權力對人性的腐蝕。
略薩與胡里奧·科塔薩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稱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四大主將。2010年,略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對權力結構制圖學般的細膩描述,對個人的抵制、反抗和挫敗形象的犀利刻畫。”此外,他還獲得塞萬提斯獎(1994)、阿斯圖里亞斯親王文學獎等眾多國際大獎。他的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深刻影響了世界文學。
上世紀70年代末,略薩的文學創作開始受到相關領域中國專家學者的關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略薩的作品逐漸譯介入漢語世界。略薩是在中國出版較早,也深受讀者喜愛的拉美作家之一,上世紀90年代,時代文藝出版社就已推出由趙德明、孫家孟等翻譯的九卷本“略薩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自2022年起全新推出“巴爾加斯·略薩作品”精裝版,包括《酒吧長談》《公羊的節日》《城市與狗》《艱辛時刻》《綠房子》《胡利婭姨媽和作家》《水中魚:略薩回憶錄》《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略薩談博爾赫斯》等小說、戲劇、評論經典作品。
略薩一生曾兩次到訪中國。第一次是1994年7月,巴爾加斯·略薩如愿攜家人訪華,就作品譯介問題與學者、翻譯家趙德明、尹承東等面談。第二次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的2011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塞萬提斯學院等機構的邀請,略薩再次進行了為期一周左右的中國行。他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分別作了題為《一個作家的證詞》的演講,同中國作家葉兆言、孫甘露、張抗抗、莫言、劉震云、閻連科、徐小斌、李洱等進行對話交流,并獲得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榮譽研究員的殊榮。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