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授銜后的授勛授獎,對于1927年成立的人民軍隊二十八年的歷史,絕對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有重大意義的儀式。
授銜,是人民軍隊第一次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的標志;授勛授獎,是對人民軍隊二十八年來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爭取民族獨立和贏得人民解放的最高褒獎和精神鼓勵。
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由千千萬萬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和革命先輩前赴后繼換來的。新中國建立后,九死一生打下江山的功臣理應獎勵。但人民軍隊是老百姓的子弟兵,不同于封建時代的帝王將相,國家和人民給予人民軍隊以榮譽功勛和精神獎勵,就是對舍命打天下的功臣們最大的激勵。
在這些榮獲共和國勛章和獎章中,最耀眼和熠熠生輝的是三枚一級勛章的獲得者。三枚一級勛章分別是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從1955年到1957年,全軍(含少數地方干部)共有十余萬人榮獲共和國勛章和獎章。其中有144人榮獲三枚一級勛章。
按照當年授勛的要求,獲得三枚一級勛章的首要條件,就是在人民軍隊成立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必須擔任相當一級的指揮員,才能有資格獲得這項最高榮譽。這是授勛的主要硬件。
獲得三枚一級勛章的功臣,他們必須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師級以上指揮員,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旅級以上指揮員,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軍級以上指揮員。以這三項硬件為基準,再加上其它條件,共有144人獲得三枚一級勛章。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在這些功臣標準像的胸前佩戴著三枚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那么,144位榮獲三枚一級勛章的都有誰呢?
首先,1955年授銜時的十位元帥和十位大將資歷最老,當仁不讓地榮獲三枚一級勛章。
授銜時的上將、中將和少將中, 也有一部分人榮獲三枚一級勛章。上將中有47人榮獲三枚一級勛章,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劉亞樓、許世友、陳再道、楊得志、楊成武、楊勇、韓先楚、李克農等等;中將中有59人榮獲三枚一級勛章,其中有我們熟悉的王近山、王必成、陶勇、胡奇才等等;少將中也有15人榮獲三枚一級勛章。
榮獲三枚一級勛章的共和國功臣,有的參加過“八一起義”,有的參加過“秋收起義”,有的領導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各種起義和暴動,成為各個革命根據地的領導人。他們在后來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長征和堅持南方游擊戰;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們指揮了八路軍和新四軍與日本侵略者的生死搏殺;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們指揮了千軍萬馬與國民黨軍隊大兵團作戰。最終他們從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爭和戰場上走了出來,贏得了革命的成功,人民的勝利,共和國的誕生。
榮獲三枚一級勛章的共和國勛章,都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功臣。他們彪炳千秋,萬古流芳,青史留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