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廣州空氣質量遭遇“突襲”,受北方沙塵天氣南下影響,全市陷入嚴重污染。不少市民反映,外出時出現眼睛刺痛流淚、頻繁流鼻涕、喉嚨干癢等不適癥狀。
根據廣州市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數據,13日14時全市平均AQI指數飆升至314,達到嚴重污染級別,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截至18時20分,全市11個區均發布灰霾黃色預警信號,這是廣州自2021年以來首次啟動此類預警。
沙塵“長途奔襲”致污染升級氣象部門分析,此次污染源于強烈蒙古氣旋引發的蒙古國及內蒙古西部沙塵暴。11日起,沙塵隨強冷空氣南下,12日傍晚翻越南嶺進入廣東,導致全省多地出現揚沙浮塵天氣,部分區域能見度降至5-10公里,PM??濃度顯著升高。盡管13日夜間北方沙塵輸送停止,但受靜穩天氣影響,細小顆粒物滯留空中,預計中北部地區浮塵天氣將持續至16日,17日隨風力增強逐漸消散。
污染過程創近年“最快傳輸”紀錄與2009年相似沙塵過程相比,本次污染呈現明顯差異。廣東省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首席預報員張金譜指出,沙塵從北方抵達廣州的時間從過去的2-3天縮短至僅1天,且沙塵到達后風速驟降,導致污染物擴散條件惡化,污染峰值更高、持續時間更長。他特別提醒,PM??作為主要污染物,雖視覺影響不如PM?.?顯著,但高濃度暴露仍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
市民需加強健康防護針對本輪污染,氣象與環保部門聯合建議: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盡量留在家中,避免戶外活動;普通市民減少外出,確需出行時佩戴防顆粒物口罩;關閉門窗并開啟空氣凈化器,降低室內污染。值得關注的是,廣州未來幾天將先晴后雨,15日起空氣質量逐步改善,17日后受降雨影響,大氣環境將徹底好轉。近年來廣東大氣治理成效顯著,PM2.5年均濃度已連續5年低于25μg/m3,灰霾日數穩定在20天以下。此次罕見污染過程再次敲響警鐘,凸顯跨區域聯防聯控在應對沙塵天氣中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