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必然性,所有人都會死去,沒有例外。可你有沒有想過,生物為什么會死呢,難道我們就不能一直活下去嗎?換句話說,到底是什么生理機制決定了死亡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生命的最基本單位——細胞身上尋找答案。人體由約30萬億個活細胞組成,正是這些活細胞的協同配合支撐起了我們的生命,可以想象,如果這些細胞批量死亡,數量少的話還好說,但如果數量達到一定程度,那生命的基礎就會遭到動搖。
問題就在于此,死亡同樣也是所有細胞的最終歸宿。人體細胞有三種死亡方式,分別是細胞壞死、細胞自噬和細胞凋亡,用大白話說就是被殺死、被餓死和自殺。其中細胞壞死相當于細胞被殺死,是一種非正常的死亡方式。細胞自噬相當于細胞被餓死,很多因素都可以開啟這個過程,比如當細胞缺少營養物質時,它會吃掉自己殘次或多余的部分,嚴重時就可能導致死亡。細胞最重要的死亡方式當屬細胞凋亡,凋亡本質上是細胞的自殺,當一個細胞過度衰老或者對生物體不再有用時,就會啟動凋亡程序,自我了結生命。我們身體里的細胞在不斷增殖,也在不斷被殺死、餓死或自殺,這其實會形成一種動態平衡,如果這個平衡能夠保持下去,那我們就能維持健康。但可惜的是,這個平衡注定會被打破。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生物學家列奧納多·海弗利克發現,人類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能夠增殖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一般分裂40至60次后就會衰老死亡。后來,脊椎動物正常體細胞的分裂次數極限就被稱為海弗利克極限。多說一句,包括植物細胞在內的很多細胞是沒有這個極限的,我們這里討論的是人類的死亡。那人的體細胞為什么會有這種極限呢?科學家們發現,其實根源出在端粒身上。端粒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兒,短到一定程度,細胞就會進入衰老狀態,然后就會啟動凋亡程序自殺。所以從功能上講,端粒其實很像細胞的死亡計時器,隨著人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細胞的端粒長度不斷縮短,越來越多的體細胞陸續進入死亡倒計時,細胞增殖與死亡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人也就迎來了生命的終點。
那端粒就不能不縮短嗎?其實是可以的,端粒酶就能在細胞復制后延長端粒的長度。但你可別以為端粒酶是永生的希望,其實它是死亡的先兆。端粒酶因為功能極其特殊,所以平時發揮作用時會受到細胞的嚴格限制,只有特定細胞才有資格使用端粒酶。唯一的例外是癌細胞,癌細胞會越過原本應有的使用權限,違規地用端粒酶延長端粒長度,從而讓自己避免凋亡的命運。也就是說,在適宜的條件下,癌細胞不被殺死或餓死的話,可以無限增殖,近乎“永生不死”。因此永生就成了一個悖論。我們要想永生就需要細胞永生,正常細胞受到海弗利克極限的約束無法永生,而突破這種約束近乎永生的又只有癌細胞。永生無法實現,死亡終究不可避免,這就是死亡背后的生理機制。
不過,雖然死亡的最終結局無法被撼動,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死亡的其他方面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死亡的原因、時間、地點等都是如此。死亡原因的變化非常明顯。在過去,人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往往是傳染病和各種意外事件。以作者引用的一項研究為例,在1812年的美國波士頓,全年942例死亡中,結核病造成了其中的221例,新生兒腹瀉造成了57例,死胎造成了49例,其他死因還有雷擊、難產、精神錯亂、寄生蟲病等,只有不到3%的人死于“年老”,只有約1%的人死于癌癥。但從1850年之后,隨著疾病細菌學說的提出,醫療衛生制度開始建立,麻醉與疫苗技術蓬勃發展,傳染病和意外事件已經不再是發達國家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以美國為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死于心臟病、中風、癌癥、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慢性病。毫無疑問,現代醫學已經徹底重塑了人們的死亡原因。
與之相伴的是,死亡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晚。有研究指出,從幾萬年前的石器時代直到19世紀,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都不到30歲,然而在現代醫學出現后,人類的平均壽命就開始迅速上升。比如在美國波士頓,1812年男性的平均壽命只有28歲,女性只有25歲。而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美國全國2021年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6.1歲,是兩百年前的大約三倍。在過去,死亡往往來得很早,但如今死亡的到來要晚得多。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的地點也出現了變化。以前人們一般會在自己的家里徹底閉上雙眼,但如今,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望。作者引用的一項研究發現,如今全球約有2/3的人最終在醫院或養老院等公共機構中走向死亡,對于65歲以上的人群來說,這個比例則上升到了4/5,而且病人越年邁、越臨近死亡,一般就越少在家中離世。這種死亡地點的變化,是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但顯然,現代醫學的發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