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林薇顫抖著給我看手機截圖時,民政局預約號還躺在她的微信收藏夾。那張《婚前財產特別約定》里密密麻麻寫著「房產歸屬男方父母」「生育二胎獎勵20萬」「每月給公婆3000贍養費」,最后一行加粗字體刺痛眼睛:簽約即代表女方自愿放棄所有經濟保障。
民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涉及婚前協議的離婚訴訟激增47%,北京朝陽法院近期審理的案例中,72%女性在協議中處于權益受損方。當愛情遇上算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質疑:婚姻到底是契約還是枷鎖?
上海律協婚姻家事委員會主任張婷指出,現行法律認可的婚前協議必須符合公平原則。那些要求女方「放棄房產增值部分」「承諾三年內生育」的條款,在法庭上根本站不住腳。可即便知道這些,仍有38%的受訪女性在《中國青年報》調查中承認,因情感綁架簽下不平等條約。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婚姻與家庭》雜志撰文提醒,突然出現的婚前協議往往是家庭權力博弈的煙霧彈。就像林薇的準婆婆,在兒子準備領證前夜才亮出協議,本質上是用情感勒索測試女方的服從性。
豆瓣「反婚前協議聯盟」小組里,三萬多名成員分享著荒誕條款:有要求女方婚前切除子宮的,有規定接父母電話必須開免提的,最離譜的協議甚至寫著「親吻時長不得超過3秒」。這些藏在法律外衣下的控制欲,正在瓦解年輕人對婚姻的最后一點期待。
當林薇連夜收拾行李離開婚房時,未婚夫發來60秒語音怒吼:「這點考驗都經不起,怎么當我家兒媳?」而她在機場給我發的最后一條消息寫著:他們想要的不是媳婦,是簽了賣身契的免費保姆。
婚姻本該是兩顆真心的雙向奔赴,當愛情變成條款里的甲乙雙方,你敢把余生交給一紙協議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