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助學老人坤叔走了!南都記者從東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獲悉,4月13日,坤叔與世長辭,享年80歲。而4月11日,坤叔剛過完農歷生日。
1988年,坤叔走上了助學之路,至今已有37年。截至目前,坤叔助學團隊共資助了9106名學生,為孩子們點亮求學之夢。
助學老人坤叔。
因幫女兒回信走上助學路
坤叔,全名張坤,土生土長的東莞人。1988年,坤叔的建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女兒張瑩在一場青年歌手大賽中脫穎而出,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歌迷的來信。
為了不影響女兒的學業,坤叔幫女兒回信,每封必回。其中,有一封來自陳新妹的信件說,自己交不起50元學費,打算輟學。在給陳新妹的回信中,坤叔附上了學費。“怎么能因為交不起幾十塊錢學費就不念書了呢?不值得。”他尋思著。
就這樣,陳新妹成了坤叔資助的第一個學生。隨后,坤叔又以女兒的名義陸續資助了多名學生。慢慢地,廣東的媒體得知,這位十幾歲的“小歌星”還在做好事,于是有人跑到坤叔家里采訪。大家這才知道,真正在助學的原來是“星爸”。
坤叔(右一)和受助的學生。
此后,坤叔在助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由于涉及助學的事務越來越多,2000年,坤叔干脆關掉公司,專注于助學事業。2011年,坤叔助學團隊正式注冊,取名“東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
多年來,坤叔一直奔波在全國各地助學,每個資助點每年至少走訪兩次。“一年至少有200天在路上或者在學校。”他說,自己心里總會惦記孩子們,即使長途奔波也不覺得苦。“如果不去,反而覺得不自在。”
每到一所學校,見到孩子們,坤叔說得最多的兩句話就是:“收到錢了嗎?”“給資助人回信了嗎?”
助學老人坤叔。
助學團隊共資助9106名學生
多年來,坤叔助學團隊越來越龐大。至今,該團隊資助學生共達9106人,遍及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多個省份。
在所有的資助點中,湖南鳳凰是最重要的一站。1998年,東莞一名姓楊的作家回老家鳳凰過年時,一位校長告訴他,學校里有一些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沒有錢讀書,面臨輟學,能不能找人幫忙。這位作家一口答應,帶著11名學生的資料回到廣東,準備找資助方。
然而,作家找了很多人都碰壁了。后來,他硬著頭皮找到坤叔,希望坤叔認助一個孩子,他也能“交差”。誰知,坤叔一下將11名學生全部認捐了,這讓作家大吃一驚。
鳳凰的學生知道有個叫坤叔的人給自己捐錢了,便給坤叔寫信。有兩封先后的來信,不約而同寫道:“我們班上有個學生,比我家還窮,能不能把我的那份助學金給他?”
孩子們的純樸打動了坤叔。他心里一酸,回信說:“不要讓了,再增加就是了。”坤叔馬上又資助了這兩名新的貧困學生。
至今,坤叔助學團隊在鳳凰資助的學生共有3666名,占了資助學生總數的四成。
坤叔(右)在鳳凰助學。
“把張爺爺的那份善意傳遞下去”
坤叔助學堅持“三個原則”:隨緣結對,不強制攤派;資助人直接把錢送到受助學生手中;資助人須“一管到底”,即認捐后,須一直資助到學生畢業,不能中途放棄。
“每次我們去三個人,當地就有5個、10個、甚至30個人跟我們一起參與助學。”坤叔曾稱,據他們了解,受助學生中沒有一個“變壞”,讓他頗為欣慰。他認為,這跟“千分一”“一管到底”的助學理念分不開。他也鼓勵孩子們跟資助人多溝通聯系,進行精神交流。
回顧這漫漫助學之路,坤叔曾坦言,當初沒想到自己能堅持這么長時間;之所以能做下來,是因為助學收獲的精神上的回報非常豐富。“受助學生跟我們都有聯系;每到過年過節,他們就會打電話、發信息,應接不暇,感覺很幸福。”
“看著這些孩子學習、工作、成家,看到他們的成長,讓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很有意義。”坤叔說。
坤叔在助學的路上。
2018年,由于身體原因,坤叔選擇了退休,“千分一”的事務性工作交由其他工作人員打理。“千分一”工作人員嘉文告訴南都記者,由于坤叔體內安裝了7個支架,加上年事已高,近幾年來,他已很少出差參與助學。“但近距離的助學還是會跟著去。”
受助者麻文婷認識坤叔的時候只有5歲。如今,她已成為“千分一”的一名工作成員。坤叔離世后,她說,“我們會繼續好好助學,把張爺爺的那份善意傳遞下去。”
坤叔,一路走好!
采寫:南都記者 田玲玲
(“千分一”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