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現一批‘鋼鐵保姆’……引發老人瘋搶……擦窗無誤差、喂食精準、急救響應,甚至還能陪老人下棋聊天……”近日,一則自媒體發布在網絡的文章《上海老人瘋搶!價格2.3萬的保姆機器人》在老年群體的朋友圈引發震動。不少老人信以為真,爭相轉發。
有業界人士表示,該文章描述的機器人功能“太過離譜”,價格“不切實際”,目前的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和市場難有如此全能且廉價的存在。且該文全篇未提到機器人生產商和具體受訪人員職務姓名,疑似為AI寫作的博眼球之作。
“鋼鐵保姆”?它只是個傳說!
據該文章描述,花費2.3萬元一次性購買該機器人后,每天僅花費幾十元的電費,可以做到模仿兒女聲音陪老人聊天、遠程監護老人健康并實施急救、超越保姆的家務能力,甚至還可以照顧偏癱老人,甚至已經有群眾被機器人挽救過生命……可謂經濟實惠,無所不能。
這種機器人真的現實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阮云軍表示:“‘住家保姆式’機器人的發展首先依賴于人形機器人的廣泛使用和技術飛躍,才可能實現真正的照護功能。目前養老機器人可能在輔助照顧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還不能獨立陪伴老年人。”
阮云軍介紹,目前在老年照護方面使用最多的是監護設施,可以做到簡單地AI交流、監護和呼叫,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
“該文章的部分描述噱頭多于實際,與現實技術進展存在明顯差距。”廣州昂寶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蕾介紹,從技術角度和市場角度來看,要實現文中描述的“老年照護機器人”目前仍存在多重挑戰。
首先,從硬件技術來看,人形機器人的功能整合與精細化動作是首要難題。文中描述的“鋼鐵保姆”需要整合多種功能,但當前技術難以將它們整合進一個機器人中——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此外,精細化動作是另一個技術瓶頸,復雜的居家環境和尚不如人類靈活的關節限制了它們的工作能力,達到文中描述的“超越人類”的水平比較困難。
其次,在軟件方面也有諸多困難需要面對。高蕾介紹,當前的AI技術還無法使機器人具備足夠的語言數據和情感數據來識別用戶的情緒和需求,方言識別和語義理解也是一大挑戰,文中的“鋼鐵保姆”和用戶語言交流、情感感知目前的AI遠達不到的。
最后,即使可以解決硬件、軟件方面的技術難題,其高昂的制造成本、研發成本也是機器人普及的一大障礙。即便有如此高精尖的機器人投入使用,也不會是2.3萬這樣親民的價格。
“老年照護機器人”未來有望實現
盡管老年照護機器人面臨諸多挑戰,高蕾對未來“老年照護機器人”的發展仍持樂觀態度。
高蕾介紹,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看,目前在護理、情感陪伴、居家安全監測等方面的功能是可以使用部分系統單獨實現的,但并非像網文中那樣完美和全面。
“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的擴大,老年照護機器人有望進入千家萬戶。”她認為,未來的老年照護機器人會在功能整合、精細化動作和交互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但不一定以人形為表現形式。
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技術、市場與政策的多方協同發力。高蕾表示,只有在解決技術瓶頸、降低成本后,機器人才能真正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現有技術和市場條件下,如果對機器人感興趣,建議老年人要多看,確認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再進一步考慮。”阮云軍提醒,網絡內容真假難辨,隨著AI的發展很多假消息也能“以假亂真”,這更需要我們在面對網絡信息的時候擦亮眼睛、仔細分辨。“老年朋友在看到難辨真假的信息后要多方求證,要尋找官方渠道、權威媒體的作為信源,不可輕信網絡內容,更不要因為一面之詞就慷慨解囊,以免上當受騙。”
羊城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