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費縣上冶鎮百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銷售市場開始了一天的繁忙。一輛輛滿載西葫蘆的貨車從這里出發,將新鮮的蔬菜運往全國各地。作為附近最大的西葫蘆銷售市場,這里每日走貨量達20萬至30萬斤,見證了上冶鎮西葫蘆產業的蓬勃發展。
市場上的西葫蘆運輸車輛。
上冶鎮的西葫蘆以其瓜條綠、口感嫩滑、營養豐富而著稱。每年10月1日開始種植,經過約45天的精心培育,西葫蘆便可成熟采收,采摘周期持續到次年6月1日。良好的產量、相對輕松的管理,讓當地的西葫蘆種植戶越來越多。
上冶鎮的西葫蘆。
孫百勝是上冶鎮大仲口村的村民,有30多年的西葫蘆種植經驗。2009年,他成立了百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于同年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場,帶領鄉親們一同走上了致富路。
孫百勝在自家西葫蘆種植大棚內。
“過去,由于西葫蘆質量、價格不一,村民們常面臨客商壓價的情況。同時,客商也時常因此賠錢。”孫百勝直言,合作社開始根據西葫蘆的品質進行統一篩選、階梯定價,他們參考周邊市場,與聊城、青州等地進行對比后制定價格,以確保本地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接受度。
合作社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它不僅充當了擔保交易平臺的角色,白天出貨晚上出價后回款,確保采購方和社員之間的交易公平、價格透明,資金安全;還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配備了七輛貨車,將貨物直接運送到市場進行銷售,提供蔬菜塑料筐,用于日常中轉裝貨。
裝車的西葫蘆。
合作社不僅為社員們提供了農資、技術和市場支持,更在種植規模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孫百勝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擁有3000多畝土地,社員達到241戶,推廣示范種植面積8000畝,輻射帶動面積更是高達1.5萬畝。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上冶鎮的西葫蘆產業也迎來了新機遇。孫百勝自己的西葫蘆大棚主要集中在上冶鎮興國村。這里,22個現代化的種植大棚錯落有致,每個大棚占地2-5畝不等。在大棚內,綠油油的西葫蘆秧攀爬而上,結出了一個個飽滿的果實。“大棚內安裝了電動打藥、電動放風、電動軌道車、水肥一體等自動化控制系統等。這些設備的引入,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孫百勝說,以前需要多人操作的任務,現在一個人通過遙控設備就能輕松完成。
孫百勝的現代化大棚。
如今,這一產業已經覆蓋全鎮24個行政村,并輻射帶動費縣費城街道、東蒙鎮、薛莊鎮、大田莊鄉和平邑縣卞橋鎮等地。據統計,年產量已達到20余萬噸。
在興國村,劉芳夫婦是眾多受益者之一。“家里種了兩個西葫蘆大棚,占地5畝左右。”劉芳說,除了早晚管護采摘外,他們還到蔬菜市場上從事西葫蘆包裝工作。和其他數十個工人一樣,他們多勞多得,每人每天能賺兩三百元。
劉芳在包裝西葫蘆。
如今的上冶西葫蘆,不僅在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暢銷無阻,還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將來,上冶鎮將繼續發揮西葫蘆產業的優勢,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建設更多更為規范的專業合作社,促進其在基層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讓更多當地農業產業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薛程程 高超 董書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