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在國際政治經濟不斷變化的時候,特朗普發出的一系列貿易舉措讓人震驚不已。此前,特朗普高調揮舞“關稅大棒”,對眾多國家加征高額關稅,全球經濟在這股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下搖搖欲墜。
然而,近日形勢突變,特朗普突然宣布,除中國以外,將對數十個國家的額外關稅上調推遲90天。
這一戲劇性的轉變,無疑是他在諸多壓力下的無奈之舉。而在這場貿易博弈中,中國自始至終堅定立場、強勢反擊,如今看來,世界各國真的欠中國一個誠摯的“謝謝”。
特朗普的關稅困局
特朗普上臺后,為實現所謂“美國優先”的戰略目標,將關稅作為其推行經濟政策的重要工具,揮舞著“關稅大棒”,攪亂全球經濟秩序。
在這一系列關稅行動中,特朗普將矛頭對準多個貿易伙伴國。2月1日,他簽署行政令,對墨西哥、加拿大的進口產品加征關稅,墨西哥與加拿大的產品加征幅度為25%,而加拿大能源產品加征幅度為10%。
雖關稅新政暫緩30日施行,且后續對符合“美墨加協定”優惠條件的進口商品免征關稅,然而這諸多變動已給相關國家的經貿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2月10日,他再次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并于3月12日正式生效,這一舉措嚴重沖擊了全球鋼鐵和鋁行業的貿易格局。
3月24日,特朗普決定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的國家實施“關稅制裁”,這不僅影響了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經濟,也讓與委內瑞拉有石油貿易往來的國家陷入兩難境地。
3月26日,特朗普宣稱,自4月2日起,將對所有進口汽車及其零部件課以25%的關稅。
這一決定讓全球汽車產業及相關供應鏈受到巨大沖擊。不僅打擊外國品牌汽車,也讓在國外生產、使用進口零部件的美國本土車企深受其害,福特和通用汽車股價在消息傳出當天大跌。
特朗普一系列關稅政策的實施,給美國自身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美國消費者成為這場關稅戰的直接受害者,物價大幅上漲,生活成本急劇增加。
美國國內企業亦苦不堪言,尤其是依賴進口原材料與零部件的企業,成本驟升,利潤空間慘遭嚴重擠壓,眾多中小企業更瀕臨破產危機。
在國際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讓美國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美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信譽受到嚴重質疑,被眾多國家視為貿易規則的破壞者。
曾經的盟友們也紛紛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歐盟27個成員國投票贊成對美國商品加征25%的反關稅,加拿大也正在實施反制美國的報復性關稅。
中國的強硬反擊
面對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毫無底線、肆意妄為的關稅挑釁,中國沒有絲毫退縮與畏懼,以堅定的立場、果敢的行動,展開了強有力的反制。
早在2月10日,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之后,中國旋即作出回應。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于2月12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涉及農產品、化工品、礦產等多個領域,其中,豬肉、葡萄酒等商品被加征15%的關稅,鮮水果、堅果等則被加征10%的關稅。
3月4日,美國又一次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面對此等挑釁之舉,中國毅然再度亮劍。這些被加征關稅的美國商品,很多都是美國農業和相關產業的重要出口產品,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顯著影響。
中國的這一輪反制,再次表明中國在關稅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不會對美國的無理行徑一味容忍。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國家加征對等關稅,且對中國商品進一步征收34%關稅,將中美之間的關稅博弈推向高潮。
同時,中國也將多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或者不可靠實體清單,并且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采取出口管制等舉措。
中國這一系列組合拳式的反制措施,不僅在關稅層面給予美國有力回擊,還從多個關鍵領域對美國進行制約。
4月8日,美國政府宣稱要將對華“對等關稅”的稅率從34%提升至84%。對此,中方毫無懼色,旋即作出應對舉措。
4月9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由加征34%提高至84%。
中國在這一輪關稅調整中,始終與美國保持對等的強硬態度,沒有給美國任何通過關稅施壓來達到其不合理目的的機會。
在整個關稅博弈進程中,中國的態度一以貫之,堅定且明確,始終堅決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行徑。
中國在應對美國關稅挑釁時,不僅在關稅措施上采取對等反制,還充分利用國內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政策工具箱豐富等優勢,積極采取措施穩定國內經濟和市場。
商務部積極組織商協會、大型商超與流通企業開展座談。此舉旨在助力外貿企業拓寬內銷渠道,減少對美出口依賴,以緩解貿易摩擦造成的沖擊。
同時,中國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穩定國際經貿合作“基本盤”。
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積極倡導多邊主義,維護世貿組織規則的權威性有效性,贏得了眾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關稅政策。
世界的“旁觀者”角色
在中美這場激烈的關稅大戰中,世界其他國家猶如一群旁觀者,在這場貿易風暴中各自打著算盤,采取著不同的態度和行動。
一些發達國家,如歐盟成員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憑借自身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與美國較為緊密的經濟聯系,試圖通過談判和規則協調來維護自身利益。
歐盟在這場關稅戰中,雖未像中國一樣與美國展開直接的關稅對抗,但也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達了強烈不滿。
日本和韓國同樣在與美國的貿易關系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它們一方面積極與美國溝通,爭取在關稅問題上獲得一定的豁免或優惠;另一方面,也在加強與中國等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日本在電子、汽車等領域與美國存在競爭關系,美國的關稅政策對日本相關產業造成了一定沖擊,日本企業開始加大在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和市場開拓力度。
韓國在半導體等產業對美國市場有較高依賴度,但也在努力拓展與中國和歐盟的貿易合作,尋求多元化的市場布局。
中等經濟體,如印度、印尼、墨西哥、泰國等,在中美關稅戰中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這些國家對美出口比重較高,美國的關稅政策對它們的經濟沖擊較大,因此有動力在短期內做出妥協,以保住對美出口訂單。
中國在這場關稅大戰中,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對美出口規模龐大,美國的關稅政策直接沖擊了中國眾多出口企業,導致訂單減少、利潤下滑,部分企業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中國的一些傳統優勢出口產業,如紡織、玩具、家具等,對美出口占比較高,在關稅戰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在關稅戰中受到挑戰,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但中國憑借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實力,毅然扛起反制美國單邊主義的大旗,不僅是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更是為了維護全球貿易秩序和公平正義。
結語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一直以積極的姿態承擔著大國責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國際舞臺上的擔當和貢獻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各個領域。
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應該正視中國的努力和貢獻,摒棄偏見和誤解,與中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世界朝著更加和平、繁榮、穩定的方向發展。
相信在未來,中國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更卓越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