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500萬股深圳農商行股權,正急切尋找接手者,不惜進一步調低起拍價格。
機構之家注意到,在阿里拍賣平臺上,深圳農商行股權正準備被拍賣。具體而言,本周四10點,4581萬股股權將開拍,起拍價為1.32億元,較2.36億元的評估價大幅折價。事實上,此次拍賣已處于二拍狀態,距離一拍失敗僅半個月。一拍起拍價為1.65億元,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目前來看,此次拍賣已吸引了超兩千次圍觀,但同樣未有報名者。
圖片系阿里拍賣網站上深圳農商行股權拍賣情況
拍賣詳情顯示,此次拍賣者為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是該行前十大機構股東和目前出險股東之一。根據阿里拍賣網站提供的定價詢價復函,其持有深圳農商銀行1.47億股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
問題股東頻現,民營股東和自然人比例高
作為深圳市唯一本土地方性法人銀行,深圳農商行成立至今已有20年,前身為深圳市農村信用合作社。深圳農商銀行享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截止去年三季度末其資產規模高達8000億,在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而此次拍賣向外界揭示了該行問題股東——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現狀:在天眼查網站中,其已被標注為“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等,相關風險信息高達5066條。由于建筑業和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其經營和債務危機頻現,則是近幾年地產景氣度回落的重要縮影。
然而,機構之家梳理發現,深圳市建筑工程公司并非該行唯一問題股東。目前該行前十大股東中,已出險的還包括深圳市蛇口大華置業開發公司、深圳市粵群龍發展公司。前者和房地產高度相關,后者主要從事批發業。不過兩者目前似乎并非因相關風險產生出讓該行股權的情況,但仍需保持觀察。
此外,從股東性質來看,深圳農商行機構股東中大部分為民營企業,例如本文已提及的三家出險企業。由于民企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從而可能對股權穩定性產生沖擊。此外,由于歷史原因,該行擁有高達5萬自然人股東(主要為深圳農信社時期當地居民、農集體經濟參與者及早期個人投資者),也形成了流動性訴求,和目前該行非上市現狀形成對比。而目前該行重要股東中,僅星展銀行為外資機構,出于大灣區布局等考慮,近幾年整體增持深圳農商行股權。此前星展銀行高管曾透露增持原因,認為使其能夠利用深圳農商銀行的廣泛本地網絡,進一步加快大灣區的增長和繁榮。
圖片系天眼查網站顯示深圳農商銀行股權情況
基本面轉弱,中間業務業績及投資表現受挫
從深圳農商行近幾年業績表現來看,經營壓力陡增,尤其是在中間業務方面,不僅是發展不足,而近幾年更是遭遇“大敗北”。
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農商行收入端增長整體放緩,增速分別為7.5%、6.0%和0.5%,對應137.5億元、145.6億元和108.7億元。和大多數銀行不同的是,深圳農商行收入壓力并非來自主要息差回落帶來的凈利息收入疲弱表現,反而是在投資和中間業務上“栽了跟頭”。2022年,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腰斬”,降幅52.6%;然而到了2023年,并沒有看到任何“反彈”的表現,反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下滑20.9%;而到了去年前三季度,則進一步收縮74.4%,收入規模僅3600萬。這讓人不得不懷疑該行是否躺平放棄了這部分業務。此外,其他非息收入則在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下降23.2%和25.2%。考慮到這部分主要由投資收益等組成,而在過往兩年的債券牛市環境下,不少中小銀行依靠債券投資部分成功“逆襲”,而深圳農商行如此表現著實讓人詫異。再回到該行利息凈收入方面,過往幾年均實現較快增速,尤其是在2023年同比增長12.2%。
隨著收入端增速下滑,深圳農商行盈利表現也轉弱。2024年前三季度,該行撥備前利潤同比下降1.1%至77.2億,同期凈利潤同比下降1.7%至44.9億,結束了多年正增長的表現。
圖片系深圳農商行近幾年收入、利潤及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wind
圖片系深圳農商行近幾年分項收入增長表現(%)
資料來源:wind
隨著此次拍賣的推進,深圳農商銀行再次回到聚光燈下。盡管該行有大股東星展銀行背后支持,但不少股東“出問題”帶來股權不確定性,進而可能影響該行經營決策和戰略執行。此外,結合該行近幾年業績表現來看,不僅表現為投資“失利”,更是疊加中間業務的“躺平”,基本面壓力或進一步增加拍賣難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