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糾紛調解中心數據顯示,70%財產糾紛源于兄弟姐妹經濟往來。去年冬天,我蜷縮在301醫院病床上,盯著床頭那箱腐爛的阿克蘇蘋果,終于讀懂了這份冰冷數據背后的殘酷現實。
45歲那年,弟弟說要在上海買學區房。作為家中長姐,我取出定期存款,背著丈夫抵押了老房子。轉賬記錄至今刺眼:2018年5月12日,20萬元整。
今年三月體檢報告上的"胃癌早期"像道催命符。手術前夜,弟弟提著箱蘋果出現在病房:"姐,這是老家特產"。我摸著發軟的果皮,聞到了腐爛的甜腥味。
北京大學家庭關系研究所2023年報告指出,經濟差距超5倍的兄弟姐妹,親情維系率驟降至37%。我家客廳墻上,去年春節的全家福還掛著,照片里弟弟的勞力士綠水鬼在陽光下反光。
主治醫生第三次催繳住院費那晚,女兒偷偷登錄我的網銀。轉賬記錄顯示,過去五年弟弟賬戶每月固定轉入5000元,備注欄寫著"贍養父母"。而父親早在2016年就已離世。
當親情變成提款機,血緣就成了最鋒利的刀刃。病友張阿姨擦著眼淚說,她給侄子擔保的50萬網貸,現在催債電話天天打到腫瘤科。
中國社科院《當代家庭倫理研究》揭露,83%的中老年受訪者承認,在子女和兄弟姐妹間會選擇優先保全子女利益。我摸著化療后稀疏的頭發,突然理解了三年前丈夫的欲言又止。
出院那天,我把爛蘋果埋在小區榕樹下。手機屏幕亮起,是弟弟發來的語音:"姐,小杰明年要出國,你看......" 春末的風卷著楊絮撲在臉上,我突然想起母親臨終時攥著我們的手說:"血濃于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