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來,河南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見證了華夏文明燦爛輝煌。當前,河南考古工作者也在致力于做好考古成果的詮釋與傳播。4月13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協辦的“華夏考古講壇”系列公眾考古講座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正式開啟。
作為首期講壇的開場嘉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劉海旺為公眾帶來了題為《世界文明視野下的鄭州商城》專題講座,為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年系列活動奏響第一聲號角。
講座現場
講座中,劉海旺以世界近現代考古學的最早理論“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三個時代的分期法”為引言,分為4個部分,梳理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世界古文明發展形勢,包括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愛琴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等文明起源和發展脈絡,兼談金屬冶煉、文字語言、馬的馴化、人類繁衍、文化交流等對文明產生和發展的影響。接著梳理了鄭州商城時期中國考古學文化譜系,以及早商文明的地理位置、氣候、相關文獻記載等;第三部分重點通過超大規模都城及王權制度、冶銅技術和青銅禮制、商文字以及與世界早期文明的比較研究,探討鄭州商城及早商文明的世界意義;最后,總結鄭州商城70年來的研究與保護利用成果。
現場觀眾提問
在互動環節,劉海旺回答了現場聽眾們的問題,并就一些熱點話題進行了討論。
據了解,“華夏考古講壇”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公眾考古和科普平臺,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具體實踐。講壇以系列講座和報告的形式,邀請各領域考古專家學者,向公眾介紹重大考古發現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動考古研究實現從歷史“解讀者”向“轉譯者”的跨越,助力學術成果走向大眾,從考古中激揚文化自信力量。
“華夏考古講壇”每月舉辦一期,感興趣的觀眾可關注“河南考古”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講壇信息。
關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機報(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資訊
來源:綜合
編輯:王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