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凱港剛啟用5個月,秘魯就想變卦了?突然要求管控港口使用費,眼下長和港口案還沒有結果,秘魯突然準備對錢凱港動手,究竟有何目的?對此,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錢凱港突生變數
據路透社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日前,秘魯運輸部公開宣布,經秘魯國家保護競爭和知識產權協會裁定,由于錢凱港“缺乏足夠競爭力”,該部門將在未來管控錢凱港使用費。
錢凱港位于秘魯海岸線中部的利馬大區境內,西鄰太平洋,距離秘魯首都利馬僅78公里,2019年中遠集團便以2.25億美元收購了這一港口碼頭60%的股權,2021年港口升級擴建項目啟動,中遠海運在一期工程中的投資金額約為13億美元,內容包括4個碼頭泊位,其中包括兩個集裝箱泊位和兩個多用途泊位,港口最大水深能夠達到17.8米,可???.8萬標準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貨船,近期可實現年集裝箱吞吐量100萬標準箱,遠期可達到150萬。
項目還包括一條長1.8公里的隧道,以及一條4.8公里的連接道路,加大港口與周圍以及整個南美洲交通的互聯互通性。同時還包括工業物流園等相關配套設施,提升整個港口的運輸服務能力。2024年11月14日,錢凱港經過3年建設,已經正式開港,開港后,成功將秘魯到中國的海運時間從原來的35天縮短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開通后僅三個月,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92億美元。并且在本月的8號,秘魯錢凱多功能港口隧道和連接道路系統工程也順利驗收交付,正式進入質保階段。
錢凱港如此亮眼的運營成績,以及項目極快的推進速度,秘魯卻說錢凱港“缺乏足夠競爭力”,顯然沒有說服力。
錢凱港的全球戰略意義
錢凱港是秘魯的樞紐港,更是拉美地區的太平洋門戶港,該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地區的標志性項目,不僅方便了巴西、智利、秘魯等國家的大豆、牛肉、車厘子等農產品,以及銅礦、鐵礦、鋰礦的礦產的對外輸出,還方便了我國電動汽車和電池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極大提高了供應鏈效率。
錢凱港還是拉丁美洲唯一一個完全智能和綠色的港口,我國借助這一港口,與拉美地區的航線將減少2000海里,比走傳統的巴拿馬運河航線節省近三分之一的距離,未來借助這一港口,中國甚至是亞太與拉美地區的物流版圖都將得以重塑。如今美國正在圍繞巴拿馬運河采取一系列密集行動,此前美國不止一次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后又發生了長和打包出售港口事件,交易暫緩后,巴拿馬又指控長和港口續約涉及多項“違規”,種種情況導致巴拿馬運河正在不斷陷入地緣博弈困局,而錢凱港的存在,則有助于中國甚至整個亞洲,與美洲,尤其是大西洋西岸貿易,盡可能擺脫對巴拿馬運河的依賴。
而在此背景下,秘魯完全可以借助錢凱港發展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海上樞紐和關鍵貿易集散地,促進本國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但秘魯卻在這一關鍵時期,要求管控港口使用費,給中秘在錢凱港的合作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實際上,錢凱港自建設到開港也并非一帆風順,去年3月,秘魯港務局就曾對中企擁有港口獨家經營權產生質疑,認為這是“行政錯誤”,并要求撤銷。直到秘魯總統修改《國家港口系統法》,此事件才得以平息。沒想到僅過去一年,秘魯運輸部再一次對港口運營協議進行審查,由此也反映出秘魯國內復雜的政治關系和激烈的權利博弈。同時,相關專家還指出,此前美國便長期關注錢凱港,該港口很可能將成為美國下一個目標。
對于秘魯的行為,我國不會坐以待斃,據悉,中遠海運已整理完相關證據和線索,宣布將啟動訴訟程序。如今,經濟全球化加速推進,大國博弈仍在持續,秘魯如果此時違背契約精神,終將會為此付出代價,我國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上,也絕不會讓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