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1997年整座城市都被歡慶的氛圍所籠罩。窗外,霓虹燈閃爍,五彩斑斕的光斑肆意地跳躍在玻璃上,將屋內(nèi)映照得如夢似幻。
我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靜靜地蹲在樟木箱前,像是生怕驚擾了什么。指尖輕輕拂過《炊事班日志》泛黃的紙頁,那摩挲的觸感,就像在觸摸一段被歲月塵封已久的珍貴回憶。
忽然,一片薄紙從裝訂處悄然脫落,飄飄悠悠地落在我的掌心。我小心翼翼地拾起,緩緩展開,映入眼簾的是半張褪色的歌譜。
在那用鉛筆批注的“十五的月亮”旁,依稀可見“指導員李淑芬編曲”的字樣。僅僅是這幾個字,卻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瞬間將我拉回了1985年那個悶熱得讓人難以入眠的夏夜。
1985年,我剛當上司務長不久,每月那二十八斤糧票,每一兩都珍貴無比,我不得不精打細算,恨不得掰成三瓣來用。
就在那個夏夜,李淑芬,一位樸實的紡織女工,抱著年幼的女兒千里迢迢來到部隊探親。
她穿著洗得有些發(fā)白的軍裝,褲腳還沾著些許棉絮,顯然是剛從紡織廠匆匆趕來,連身上的工作服都沒來得及換。懷里緊緊揣著的鋁飯盒,里面裝著捂化了的紅糖餃子,那是她對我們滿滿的心意。
“司務長同志,好久不見啦!”她遠遠地就笑著打招呼,聲音爽朗又親切,如同夏日里的一縷清風,驅(qū)散了些許悶熱。
我連忙迎上去,接過她懷里的飯盒,感動地說道:“淑芬嫂子,一路辛苦了!這大老遠的,還帶啥餃子呀,太麻煩你了。”
她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道:“知道你們平時吃不上啥好東西,我特意包的,快嘗嘗,還熱乎著呢。”
回想起她第一次來部隊探親,那趟火車在雪地里拋錨了整整一夜。得知消息后,我心急如焚,二話不說,舉著手電筒就一路追到了站臺。
在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她蜷縮在冰冷的長椅上,懷里依舊緊緊抱著那個鋁飯盒,飯盒里的熱氣在寒夜中緩緩升騰,凝成一團白霧,就像她對戰(zhàn)士們的關(guān)心,在寒冷中散發(fā)著溫暖。
“可算把你盼來了,咋火車還晚點這么久,凍壞了吧?”我又心疼又著急,眼眶都微微有些濕潤。
她笑著站起身,把飯盒遞給我,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就是路上耽擱了點。司務長同志,明天開始可得教教炊事班熬骨頭湯,油星子必須漂三層,戰(zhàn)士們訓練辛苦,可不能虧待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