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規定商戶得統一招牌顏色,還不準用紅色、黑色和藍色這三種顏色,這件事目前看來已經下不了臺了。
一開始只是街邊商鋪在抱怨,很快就變成了全網都在關注的熱點話題,現在官媒也連續下場批判。三河市的決策者,這回夠喝一壺了。
三河市此次改招牌的行動,可稱得上是一場“色彩的滑稽劇”。
蜜雪冰城那標志性的紅色招牌,在城管部門的要求之下,被迫“改頭換面”,成為了綠色,“綠雪冰城”的模樣令人啼笑皆非;三河市兒童醫院那象征著生命與希望的“紅十字”,也無奈地披上了綠裝,這一荒謬的場景,瞬間刺痛了公眾的神經。
暫且不論這一規定本身是否合理,單從程序合法性來看,便漏洞百出。
我國《行政處罰法》明晰地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時,需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而且必須嚴格地,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辦理。
而三河城管在要求商戶更換招牌時,既未出示任何正式文件,僅僅依靠口頭通知,又未能提供合理的補償方案,全然不顧商戶的合法權益,這種“任性執法”的行為已然違反了法治原則。
再看事件發酵后的應對措施,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面對洶涌而來的輿論質疑,三河市相關部門,并未積極地去予以回應,而是選擇了沉默以對,妄圖借助“冷處理”這般方式,讓事件自行平息。
這種鴕鳥式的應對策略,不僅未能緩解公眾的不滿情緒,反而進一步激發了輿論的怒火。
當記者致電三河燕郊高新區城管相關負責科室時,工作人員不僅未對更換牌匾顏色的原因作出解釋,還以“商戶不怕麻煩、不心疼錢,可以改回原顏色,自愿”這樣傲慢的態度回應,這無疑是在民眾的怒火上澆了一把油。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不尊重民意、忽視公眾關切的做法,無異于自掘墳墓,將政府部門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
從這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中,我們不禁要探究背后決策者的心理。
其一部分決策者,可能存在嚴重的政績觀扭曲。
在他們眼中,城市的“面子工程”,遠比商戶的權益,以及城市的經濟發展重要。
通過推行統一的招牌顏色,打造所謂整齊劃一的城市形象,便能在上級領導視察或各類評比中獲得“加分”,至于這種做法會給商戶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會對城市的營商環境造成何種負面影響,全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其二官僚主義作祟。
一些決策者習慣于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做決策,缺乏對基層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也不愿傾聽群眾的聲音。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決策就是“圣旨”下級部門和民眾必須無條件服從,這種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風,正是導致決策失誤的重要根源。
其三可能存在懶政思維。
相較于深入地進行調研,以及制定出科學且合理的城市管理政策,簡單而又粗暴地推行那種“一刀切”式的措施,無疑在行事上會更加地省事省力。
在這種懶政思維的驅使之下,決策者們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復雜的城市管理問題,而是選擇用最直接、最省事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全然不顧這種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可行。
事實上類似三河市改招牌這樣的荒唐決策,并非個例。
此前一些地方也曾出現過,像強制農民“上樓”這樣的情況,以及為了環保而采取一刀切關停企業等事件。
這些事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決策者為了得到一時的政績,或是完成某個特定目標,根本不顧群眾的利益,背離了科學發展的原則,這樣就引發了社會的不滿情緒,與此同時也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而對于此類事件,上級部門向來保持零容忍的態度。
以三河市之前的非法盜采礦事件為例,廊坊市、三河市紀委成立專項調查組,對責任單位和工作人員進行嚴厲問責,9名公職人員受到黨政紀處分,其中包括2名處級干部。
這一案例,充分地表明了對于那些因為決策失誤以及濫用職權等行為,從而導致了嚴重后果的領導干部,必定會依照法律和規定,進行嚴肅的處理。
回到三河市改招牌這件事,如今事態依舊在持續地不斷地發酵著,輿情的熱度始終一直居高不下。
在這個關鍵時刻,三河市領導班子,若不能及時地醒悟,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糾正錯誤,這樣這樣遭受處分,將是大概率的事件。
若想避免遭受到處分,進而挽回政府的形象,當下最為緊要的事情便是快速地轉變工作作風,與此同時積極地回應民眾所關切的問題,將那些不合理的規定予以撤銷,并且對商戶所遭受的損失給予合理的補償。
唯有如此,才能夠化解這一場危機,進而重新贏取民眾的信任與支持,否則等待三河市領導班子的,必將是黨紀國法的嚴肅懲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