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憲法法院通過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韓國政壇風云突變,大選提前,各方勢力迅速行動,局勢備受矚目。
尹錫悅(資料圖)
4月10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發布預先錄制的視頻,正式宣布參選總統。李在明在韓國政壇頗具影響力,此前作為共同民主黨黨首,多次在政策議題上與執政黨針鋒相對。2022年總統選舉中,他以微弱劣勢惜敗尹錫悅。此后,他在黨內持續發力,鞏固領導地位,推動一系列民生政策主張,在民眾中積累了一定支持基礎。
韓國代總統韓德洙近期一系列舉動引發廣泛關注。當地時間4月8日,韓德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時長28分鐘。通話涉及關稅、造船、韓國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以及支付美國軍事保護費用等關鍵經濟與安全議題。特朗普事后透露美韓有達成重要協議的可能,還提及韓國高層團隊正前往美國。這通電話顯示韓美在尹錫悅被彈劾下臺后,試圖重新校準雙邊關系,也凸顯韓國在外交與經濟安全層面仍深度依賴美國。
在通話之后,韓德洙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韓國不會效仿中國對美國征收的“對等關稅”采取反制措施,也不會與中國合作共同應對美國關稅政策沖擊。這一表態與此前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上探討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關稅沖擊的議題相悖。日本此前已臨陣退縮,如今韓國態度轉變,無疑使三國在應對美國關稅問題上的合作陷入僵局,也反映出韓國在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外交政策選擇上的搖擺與困境。
尹錫悅(資料圖)
目前韓國總統大選形勢中,李在明優勢較為突出。在共同民主黨黨內,隨著4月13日黨內競選輪廓基本明朗,呈現出李在明和京畿道知事金東兗、前慶尚南道知事金慶洙、前議員金斗官的“四人格局”,但李在明支持基礎穩固。黨內競選規則改為“黨員投票50%+國民民調50%”,也對其有利。
從民調數據來看,李在明在眾多候選人中支持率領先。有民調顯示,在40%尚未決定支持對象的選民中,李在明有較大機會爭取這部分選票。若將潛在支持群體納入考量,他的支持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這背后原因主要有:其一,尹錫悅執政期間,韓國經濟增長乏力,民生問題突出,民眾渴望改變,李在明提出的“K倡議”(韓國倡議)國家發展愿景,強調轉換經濟發展模式,承諾大力支持企業發展,契合部分民眾訴求;其二,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因尹錫悅被彈劾,形象受損,民眾對其信任度下降,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受益。
然而,李在明并非勝券在握。他身上仍背負一些案件,如向朝鮮匯款、貪腐等未決案件。盡管3月26日首爾高等法院二審判決其違反《公職選舉法》一案無罪,但檢方揚言上訴到大法院(最高法院)。若在大選前相關案件有不利判決,可能影響其參選資格與選民支持度。此外,在野黨陣營并非鐵板一塊,黨內其他候選人雖支持率暫時落后,但在競選過程中可能對李在明形成挑戰,分散部分選票。并且,中間選民態度至關重要卻難以捉摸,他們對候選人政策細節與個人形象要求較高,李在明需在競選策略上精心布局,以爭取這部分選民支持。
尹錫悅(資料圖)
此次韓國總統大選結果將深刻影響韓國未來走向。在國內政策方面,若李在明當選,其經濟發展模式轉換計劃將重塑韓國產業布局,對就業、民生保障等領域產生連鎖反應。外交層面,韓國與美國同盟關系或因新總統政策傾向而調整,在軍事合作、貿易往來等方面呈現不同面貌;與中國關系也存在變數,李在明此前雖有維護中韓關系表態,但具體政策實施受多種因素制約,經貿合作、地區安全等議題上雙方互動將成為關注焦點。
韓國總統大選正激烈進行,李在明雖目前優勢明顯,但前路仍有諸多挑戰。未來兩個月競選期內,各候選人政策主張、突發事件等都可能改變選情。這場大選不僅關乎韓國國內政治格局重塑,也將在東北亞地區國際關系版圖中留下深刻印記,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